我一直不喜欢在不是春节的时期回老家。
冷冷清清的马路,零零散散的几个老人,爬满蜘蛛网的房屋,全是萧瑟颓败的景象。
平常回老家,没有人说话,没有地方可以去,那种抓心挠塞的感觉,让我想赶紧逃离这儿!
原来,有一种难受叫做孤独,有一种害怕叫做与社会失去联系。尤其是我看了NHK的《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的纪录片,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
这个叫人 生无所养、死有谁葬的社会现象,谁曾关注过?
这个人们渡过平凡人生,最终却要独自面向孤独死去的无缘社会,谁曾在意过?
壹 | 远离故土的打工者
小林. 忠利,远离家乡的打工者,独自居住。在离住宅10分钟的食品机构上班,20年没有迟到和缺勤。
同事回忆起他,说是个笑容很温暖、但眼神很落寞的人。
他十年未回家乡,家乡的老同学,对他记忆模糊,把他归类为“消息不明者”。
退休后,年过70的他,靠打零工养活自己,除工作外,很少与人来往。在家里死亡1周后,才被发现。周边邻居,说根本不知道他叫什么;查地契后,才知晓他的名字。
贰 | 工作狂年老时
高野.藤常,五十八岁的时候入会NPO(可以代办死后事项的机构,如:葬礼、遗物整理等),孑然一身,生活在养老院。
他曾在三菱工作,年轻时,是个工作狂,常工作到凌晨2-3点,忽视了家庭。他40多岁时,累坏身体,被迫退休; 50多岁,与妻子离婚,独自生活;在养老公寓,他同时吃着几种药,受抑郁症、糖尿病等病痛折磨。
叁 | 未婚主义者
若山.钵子女士,一辈子未婚。她年轻时是护士,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考虑结婚。
年老时,为了以防万一,总是准备着三个月的食物;有一次,若山患重感冒,无法出门,喝了一星期的水。她担心她死时,都没有人能知道!
也许是生前孤独久了,她在看到墓碑是单独一个个时,她都觉得不安,她选择死后与陌生人合葬,这样,在另一个世界会热闹些!
……
这部纪录片中,NHK对全日本1783家地方公共团体进行统计得出,在2008年这一年里,“无缘死”的人数,超过3万2千人。
这个数字在不断的扩大中,还因此衍生了一种新职业——特殊清扫工,他们受政府和其他人的委托,为死者整理遗物和遗骨,料理后事。这份职业的诞生,令人感到悲伤!
无缘死,即身份不明的死者,是指那些死去了,都不为人所知,甚至连收尸者都没有,人们也不知道他们名字,是对其死亡原因的称呼。他们也叫“无缘死者”!
“无缘死”中的“缘”,这是与家人的“血缘”,与故乡的“地缘”,与公司的“职场缘”,与社会的“社交缘”,当这些联系都失去了,这样的一群人就在“被遗弃”的状态下,无人关心,孤独生存,苟且度日!死时,也就成了连名字都不清楚的一串数字。
NHK这个类似题材的纪录片,有很多。从《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到《无缘社会的黑暗-消失的高龄者》、《无缘社会:建立新的联系》,再到《结婚难-无法阻止的未婚化社会》等,都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反馈和反思。
豆瓣上,对此观看、并作出评价的人,不足千人。它的画面也许不够高清,言语也不够煽情,可是细细看下去,却震聋发馈、直抵灵魂深处,谁能说这些不是我们很多人的现状?
“无缘死”的担忧,不仅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在年轻一代中也很扩散开来。日本是亚洲中的发达国家,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看着他们的现状描述,不得不想引起我们的警惕。“养老问题” “不婚主义”“ 留守儿童(老人)”“城乡对立”“弱势群体(如他乡打工者)” “工作与家庭的处理”……这些都是客观又严峻的存在!
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一份工作,有互联网,似乎一个人抱着手机、电脑,独自生活,一过一天,也挺爽!我们忘了关心远在他方的父母,我们不在意有没有另一半,我们甚至懒得分析明天会怎么样!
这样是真的好吗?当你看了这部记录片,看到这些无缘死者,想到他们曾经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白领、工程师、他乡打工者……
看着他们的现状,我们是否还会坚持着“晚婚晚育或者丁克”?我们是否还会冷漠地对待家人和身边人?我们是否还能心安理得的苟延生活着?
积极走出去,勇敢尝试,多去交些新朋友,多学一门技能;常回家看看爸妈,多关心下妻子、孩子;不要固执认为单身很好,多想想以后.....我们要耐心地构建新的社会联系,这样有所牵挂、被人惦记的我们,才能真正远离“无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