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生活在农村,感于乡村美景,在与好友三游古观音禅寺的时候,又想到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站在自家楼顶看到烟雨朦胧的钟南山时,想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到金黄的麦田,想到了梵高的油画和风吹麦浪的歌词;看到堡子的炊烟袅袅,想到了“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具有萧然意”。突然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当看到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中摘抄的林语堂的话,心底里就更加明了了,遂摘抄下来,供大家赏阅:诗歌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会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教会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会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它教会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花红,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中国人的宗教。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
生活如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洪标|撰稿」 不要再说现实太残酷,不要说自己已老了!一位98岁的老人这样说:“即使是98岁/我也还要恋爱/还要...
- 1 我怎么如此幸运!早上起来,洗涑完喝了一杯热白开水!(⊙o⊙)哇!感觉好舒服好滋养人!能清晰感受热水在胃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