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了一段解读佛经《金刚经》的音频。
佛的境界要迈过几个基本的坎,
1对三世说生命观是否认同。2认同了之后,能否生起出离之心。3能够生起出离心的众生分为两种,一种具有强烈出离心,对自己现实的苦难极度地认同,有一种强烈地想断除自己内心烦恼,走向清净涅槃的心,那么佛陀给这些众生讲了一部法,叫小乘佛法;二种不以自己的苦难为苦难,而是观天下的众生的苦难为苦难,他们并不仅仅希求的是自我的解脱,而是希求众生的解脱;而且把一切众生的解脱当做自己的解脱。把度化一切众生解脱当做自己解脱的路径,这样的境界叫菩提心。
一个人不仅生起出离心,而且还能够生起菩提心,佛陀给这样众生说的法就是大乘佛法。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中最重要的经文。
当不能认同三世生命观的人,可以把佛陀教法当成知识文化来学习。
这是一个层次;
认同三世生命观,不能生起出离心的人,可以学习人天乘的法。
认同三世生命观,可以生起出离心的人,生不出菩提心的人,可以学习佛陀的小乘佛法。
认同三世生命观,可以生起出离心,又生出菩提心的人可以学习佛陀的大乘佛法。
听了之后,我的感想是佛在不断教人去连接,这和心理学上认识连接,并建立良好连接的方式背道而驰。
佛的最根本理论根据,就是三世生命说,如果这个站不住脚,其余的就免谈,而这个涉及生死的问题,谁又知道是不是真的呢?只有你信不信。
那么,在三世生命说里,也有非常严格的价值判断。
就是畜生恶鬼地狱道是不好的,只有修了人天乘才能避免这个果报。
清净是好的,烦恼是不好的,只有小乘佛法可以结成阿拉海的果报。
而修习大乘佛法的可以成佛。
也就是说佛教把现实的人群分为四种,分别给了出路。
这个在人类的自主信息太少的古代,确实是起到了退路的作用。
但是,它仍然没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向一个理性的目标。
而是不断剥离这个原点的连接,想以一种虚拟的方式与一个虚拟的生死观连接,确实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