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总觉得自己已进入职业倦怠期。这不只是对工作提不起劲,对生活的热情也减半。虽然也会看书,但是很少做笔记,幻想多于行动。
直到去年,有机会加入大学班主任组织的课题,主要目的是为了逼自我成长。刚开始写教学方面的随笔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写的文字还是比较稚嫩。幸好我平时偶尔会把一些感悟写下来,还经常把班级发生的事写下来,发表在空间。所以我在写教学随笔时,靠记忆和这些痕迹把当时的情景拼接并还原。
去年十二月份中旬到一月初,前前后后写了八篇教学案例,虽然不高产,质量也不高,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却是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我并没有乘胜追击,没有趁热打铁,这个春季期,二月份到四月中旬,我基本没有写文字。当时我给老师和自己的借口就是,忙着考试,忙着各种。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我的迷茫状态仍然存在,从而导致了自己不想做任何事情。记得Scalers老师在《刻意学习》说:“如果现在你感觉每天都在凑合、不开心,那么一定要行动起来,如果不额外做点什么,在未来,这种感觉就一定会继续下去……”
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发展,是在五月份中旬。自己的发展只有靠自己,没人能够代替自己成长。从那时起,我坚持每天打卡,周末也不例外。因为我加入一个读书群,需要每天都打卡,打卡要求是照片+不少于100字的文字介绍。我每天读一篇文章,并坚持做读书笔记,有时候醒得早,在上班前完成打卡任务,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能选择的也就是每天都行动了。”
我记得特级教师王君老师说过:“成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死磕硬碰”。对啊,任何一个老师成为名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反思和总结出来的。王君老师也是非常喜欢写,写她的孩子们,写班主任工作,写教学故事,写电视影评,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她的博客分为好多个板块,截至2018年5月31日止,王君老师总共写了873篇博文。其中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涵盖面非常广,内容非常丰富。比如,
小小的我这个专题有289篇,写作研究58篇,阅读研究145篇,新闻课堂8篇,教育评论29篇,班主任论38篇,学生故事9篇,经典阅读28篇,师友评价42篇,精彩转帖3篇,专业成长110篇,亲亲宝贝40篇,圆明书院16篇,书院史记4篇。除此之外,王君老师还是一个知心姐姐。
也是因为近段时间看王君老师的博文和《刻意学习》,让我有了坚持写教学随笔的欲望和动力。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周至少写两篇教学随笔,而且有时候不止一周两篇。有时候甚至能够一天写一篇,由于上次写过教学随笔,所以这一次写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目前我已经坚持了接近一个月,我虽然没有像王君老师这么坚强的意志力,也没有像Scalers老师这样能够持续1000天的写作,一天不间断,甚至自己的文字还是比较稚嫩。
但是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成长就是自己从一粒小沙子变成一颗比较大的石头。最重要的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只要坚持一周至少写两篇文章,死磕硬碰,加上以前的积累,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终究会获得成长的“复利”。
“学习是永恒的刚需”,同样,我个人觉得坚持写教学叙事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刚需。
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写教育教学随笔,这不仅是吐露心声、发泄情绪的需要,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总结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事件感到困惑、迷茫,想不通,但是有时候静下来写写一天的经历,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教育一个问题学生,当时非常生气,可能情绪失控。但是当我们把它写下来时,就会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思维审视这件事情,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以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教学随笔,上传到网上,还可以和同行的优秀老师一起讨论教育教学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二、丰富个人的工作生活,修炼心性
我记得Scalers老师在《刻意学习》这本书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这样:在他坚持写作1000天的过程中,把刷微博、朋友圈的恶习改掉了。为什么?因为写作需要全神贯注,当你专注于某件事时,你就没有精力再去刷朋友圈。我现在也经常写文字,有一个原因也是为了验证他这个说法,因为那段时间我很依赖网络。坚持了几天之后,感觉还真的挺有效果,至少写文章时,不会老是去想、去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我的朋友圈。
另外,通过写教学随笔,可以丰富内心的情感。王君老师说过:要让学生柔软,老师必须先柔软。写教学随笔是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情绪宣泄的一种途径,能够让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感受自己情绪体验和学生的感受。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自我成长的效果。
我们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当我们看到学生成长时,我们感到欣慰,甚至舍小家为大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和学生一起成长,在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我们很多老师都把个人的成长归功于学生的成绩,认为只要学生成绩好,那么这个老师就是优秀的,把安全感寄托在学生的成绩上。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通过其他方面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比如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多参加培训等。而这些安全感都是来自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于外人,毕竟只有自身才是可以控制的。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笔记有可能成名师。”可见,不坚持写教学随笔,离名师的距离越来越远。
个人觉得,如果不坚持或者不写教学随笔,个人的成长步伐会非常缓慢。
首先,如果教师只是教书,而不去反思、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顶多就只能成为别人口中的“教书匠”。几十年如一日,除了上课,完成学校布置的常规任务。长此以往,教师会变得麻木、冷漠,没有激情。
其次,如果只是教书,而不去总结经验,那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有时候甚至融为一体。如果工作方面不顺,势必会影响生活质量。看似简单、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是我们要做好,保持激情,还需要修炼自己,不断地在工作这条道路上修炼。
备课、上课、听课这些常规工作,是学校领导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的。我们也只有按要求去做,工资才能照常领。但是,我们可以“自私”一些,不要只是为了学校工作。在工作的时候或者工作之余,多留一个心眼,多观察,多感悟。把工作中的感悟写下来,一来可以抒发情绪,丰富内心世界;另一个可以总结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加快自我成长的步伐。甚至,还有可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