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者》
WOO还是放鸽子比较上手,他的《风语者》过度的以爆炸来填充影片的主要战争场面,却没有更好的提炼其他更多精彩的战争细节,也许约翰WOO理解的二战就是个没完没了的爆炸,老K在豆瓣上随手截取了《风语者》剧照的缩略图,并没有特意取舍排版,影片也基本就是这个调调。
但平心而论,这部《风语者》还是可以看看的,如开始美军和日军短兵相接的场面拍的就不错,节奏感、激烈程度控制的都很好,只是这样的精彩并没有在后来的影片中继续何展开。
再就是男主角尼古拉斯·凯奇,难道是老K对他有偏见吗?他演的电影也不老少了,可为啥就没有一部喜欢的呢?
■《血战钢锯岭》
梅尔·吉布森的电影中,《耶稣受难记》还可以,但吉布森却因此片得罪了很多人,之后的《启示录》又得罪了人,紧接着的反犹言论彻底令其离开导演椅达十年之久,其间他只能出演一些诸如《黑暗边缘》这样的类B级片,再就是客串《敢死队》这样的养老院动作片,直到2016年的钢锯岭才得以重执导筒。
吉布森尽管事业坎坷,但综合分析他的电影,还是演的要比导的优,他主演的《疯狂麦克斯》系列,《致命武器》系列,都是各自题材领域的经典之作,尤其是《疯狂的麦克斯》,2015年重启的这个系列最新作之4,尽管特效更炫,美女更多,新主演汤姆·哈迪很有潜力,查理兹·塞隆扮相也够酷,但由于缺少了几十年前的那个特立独行的、酷酷的澳大利亚小伙儿,也就缺少了这个系列中不可复制的核心价值,没有了吉布森的新作也就很难重现这个经典系列的精彩了。
而吉布森当导演就差多了,即使是他得奖最多的那颗心,也只是有勇无谋而已,煽情到位,技巧不足,好莱坞大片的经典元素好像都具备,可仔细咂摸一下,又都不是那么回事,空有其表,内涵不足的感觉,我对这部5项奥斯卡的名片一向的评论一直很简短:FREEDOM那句很感人,整片很狗血。
而《血战钢锯岭》就像以往大部分梅尔·吉布森导演的其他电影一样,题材正确,程序井然,但出来的效果却不是那么回事。
钢锯岭的故事取自真实的历史史实,但是因为道哥信的教在当年被有的认为是邪教,所以影片在细节上就有意回避和模糊了道哥宗教信仰的具体种类和名称。除此之外,战场部分的细节很真实,但关键的是,真实未必就等于精彩,不是说真实了就万事大吉了,对于艺术再现的剧情片来说,还有一个真实的好不好,真实的精不精彩的区别呢。
《血战钢锯岭》最后的战场情景,断腿,爆头,火焰喷射器被击中,手掷迫击炮弹,这些在18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里就已经有了,有了就不能再拍吗?当然可以,但是要看拍的效果如何,拍的有无新意,仅仅是重复就兴趣索然了。
又有的说了,打仗不就那几个动作、场景吗?没错,可同样的场景却完全可以拍出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来,这也许就是梅尔·吉布森和斯皮尔伯格的最大区别吧。
《血战钢锯岭》宣传中的一点就是很自豪于特效用的很少,特效用的少不假,但影片实际效果给老K的感觉却是视效抽条,后来知道这个又是实际上由于预算紧张导致的,有资金却不用特效和预算紧张用不了特效还是截然不同的。
还有就是《血战钢锯岭》生硬老套的三段式结构,不是说三段式不能用,而还是吉布森的导演功力不够导致的生硬老套。
只是我并不质疑钢锯岭中道哥的神奇,因为那都是真的,只是这样的神奇并没有太大的普遍意义,如果详细分析真实道哥的宗教背景,这个意义就更加的狭小,这个有点儿敏感,就不铺开说了。
其实旁观者匪夷所思的史实,同代人勾肠挂肚的唏嘘,这些或许才是这片目前高分的根本原因。
总之,《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很一般的二战电影,比较佩服的是,有的竟敢于拿这部电影和《拯救大兵瑞恩》来比较,更勇者无畏的是,还有说大兵在钢锯岭前可以歇歇了。
■《拯救大兵瑞恩》
其实不要说与《拯救大兵瑞恩》贯穿整片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力量比较,就是大兵瑞恩设计的错落有致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之任何一段,钢锯岭最后最高潮的部分都没得比。
而《拯救大兵瑞恩》整片的战斗细节,场面控制,武器设置,肉搏场面,角色对话,音响效果,这些任何一个单拿出来都够钢锯岭学大半年的,就比如下面的这个大兵中的一个机枪子弹的细节镜头,灯光、角度、色彩处理的十分精彩,表现出了战地新闻纪录片的画面质感,这还是静态截图,看动态的影片感觉更加的带劲!像这样的镜头在大兵中俯拾皆是,而在钢锯岭中则一个没有。
■《莫斯科保卫战》
如果说到世界范围内二战正面战场的电影,美国的我服《拯救大兵瑞恩》,苏联的我服《莫斯科保卫战》,大兵的细节、主题不用多说了,《莫斯科保卫战》除了也具有细节、表演方面的精彩与经典,其不可复制的全景式大场面更是一绝,关于《莫斯科保卫战》,老K有另文解说。所以若要老K选择最喜欢的二战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与《莫斯科保卫战》并列第一,《风语者》有可能因为比较独特的选题而入选,但名次会很靠后,而《血战钢锯岭》则不会入选我的二战电影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