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加入泽宇读书会的第三天,继续来给大家解锁《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昨天我们讲过了亲子关系的四个层面:生理需求的满足、亲子关系的浓度、榜样的力量、自驱力。今天我们来看看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无缘无故的情绪失控,该怎么办。
在育儿过程中,你有没有经常被孩子的一些行为,弄得不知所措?我们也会听到身边的老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家里的一切好东西都给你了,怎么还总爱发脾气,都是被惯坏了。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听完作者的观点,你会了解孩子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部分还在不断发育,他们控制不好情绪,真的不是被惯坏了,有了这层基础的认知才能谈得上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放下成人世界那种“你与我作对”的想法,真正走到孩子身边,走进孩子心里。
出现情绪失控,选择积极暂停
比如我们会看到一个特别常见的场景:父母带孩子去商场,孩子看到玩具后非要买,但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妈妈就劝他不要买,但孩子根本不听,不给买就哭闹、满地打滚。或者在家里无缘无故乱发脾气,哭闹。
作者特别强调采取积极暂停的方法,关键在于“积极”,而不是“暂停”,更不是惩罚孩子的手段,帮助孩子认知情绪才是目的。通过积极暂停,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平复情绪,停止发脾气,然后更理性的看待和解决问题。
孩子发脾气的根本原因,是当他各方面能力都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思考能力明显比其他能力发展的更快,大脑经常让他想去做点什么,身体却不怎么配合。所以他做不到。这时孩子自己内在的矛盾就爆发了。更麻烦的是,大脑负责情绪调节的部分还不成熟,孩子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平静下来。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帮他一起调节情绪。
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有位法国心理学家也遇到过相同的情况。
有一次带着孩子去看马戏,孩子非常想买一只气球。这时,她是怎么做的呢?她没有直接拒绝孩子,或者教训孩子不懂事,而是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然后发现那些气球真的很好看。
于是她和孩子讨论起自己喜欢的气球:哪只气球更漂亮、哪只上面有美人鱼或鹦鹉、自己更喜欢哪一只……在这样愉快的讨论中,孩子的需求得到了表达,孩子从中感受到了被妈妈接纳的愉悦,从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感。孩子不再要那只气球了,安安静静地看完了整场马戏。
作者提到,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发脾气、哭闹,真正担心的是孩子会失控,担心自己的家长权威可能被孩子的不当需求绑架者。当孩子情绪失控时,正在经历难过、挫败、愤怒困扰的他们,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比起让孩子冷暴力处理,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更为重要。如果父母不能蹲下来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那么再好的教养方式、再科学的管教方法,最后也会变成情绪的宣泄,变成对孩子的惩罚。
发现孩子的敏感期
作者的观点,引发我的思考,延伸一点说。其实,从孩子发展的规律角度,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他们独立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孩子某些行为的出现,是孩子正在经历着某个敏感期,比如说执拗和秩序敏感期,孩子在某些事情上表现的非常执着,比如看书,看电视,不能被打断,回家路线不能被更改,这份执拗来自于儿童对秩序的要求,此时的孩子会把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开始变得不再向父母妥协。
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可能表现出早上不愿意去幼儿园,吃饭前不愿意洗手,回家不愿意换鞋子,而父母怎么劝都不行,是典型的父母说朝东他朝西。不仅如此,孩子的内心还会形成一套独特的程序,比如说上楼要亲自按下楼层的开关灯,进入楼层后要亲自按下按键,家里门铃响了,自己要冲过去按下门铃等等。如果没有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孩子会哭闹着重新来过,只要是孩子认准的事情,你很难说服孩子改过来。
之所以有执拗的行为,是因为随着孩子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他探索能力的提高,孩子渐渐发现自己能够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希望获得和父母同样强大的力量,他们想要按照自我意志去做事情,一旦意愿,或意志被干涉,孩子们就会变得特别不安,特别急躁。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真正心理诉求是源于个人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们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行为,尽量去满足孩子那些合理又不触及底线的要求,对于不能满足的原则性要求,我们可以采取变通的策略,用拥抱转移注意力,或者寻找替代目标的方法,来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
尊重孩子,先得理解孩子,孩子往往只想要一个理解的拥抱,帮助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尊重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从根本上来说,解决孩子执拗的问题就是在爱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技巧的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