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只要妈妈健在,他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在今年春节以前,我的确是在心安理得享受着妈妈的关爱,尽管我已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大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我初中毕业之后就离开家到外地读书,参加工作也是在距离家乡100公里的市郊区上班。哥哥妹妹都在家乡的县城上班,与妈妈同住一城,所以妈妈就格外惦记我这个离家在外的孩子。衣食住行,凡是妈妈认为需要的,她都会想尽办法为我提供方便。
尽管我已参加工作,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妈妈仍会拉着妹妹上街,一起为我挑选她眼中时髦的衣服。可无论妈妈给我买什么衣服,我都觉得老土,或者嫌肥瘦大小不合适。好像从未说过“不错”、“喜欢”之类的话。妈妈似乎有些失望,但也会自我安慰道“我看别人穿,挺好的,你身材好,肯定好看。”
也许怕我独自在外想家,妈妈会不时托人给我捎去我爱吃的饭菜或者水果。尽管捎来的饭菜,由于耽搁时间久了,已失去它本有的香味。但妈妈仍乐此不疲。对于那些好吃的饭菜,妈妈是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省下来留给我。
90年代初,住单身宿舍,生活单调而无聊。不像现在手机、电脑随意上网,足不出户即能随意看电影、购物、订餐,知晓国内国际新闻大事、娱乐八卦……那时妈妈怕我住宿舍苦闷,购物不便,总会时不时给我买住宿生活用品,然后再托人带给我。其实,休息日我到市里买东西,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
那时的交通工具远远没有现在发达,长途汽车班次少,私家车是富豪家才有的。而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好多时候回家探亲,都是妈妈先四处打听,让爸爸、哥哥、妹妹都问问单位的车,是否到市里办事,好让我搭乘返程的车回家。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坐公交车的拥挤,二来又能让我省下车票钱。
而那时的我,也许是年少轻狂,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良苦用心,大多时候都毫不领情,甚至认为妈妈是在添麻烦、添乱。
等到我结婚,有了自己温馨舒适的小家,妈妈才相对对我放心些。但隔三差五的电话里,分明是那唠叨不尽的母爱。
我就这样安逸着、幸福着,生下孩子,当了妈妈,感受着女人成为妈妈的甜蜜和不易。好在有妈妈的照应,有顾家的老公,有专门请来的阿姨帮忙,我并未感觉到太累。
但在孩子上小学的那几年,老公因工作关系调往外地,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种情形,妈妈心疼我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太累,每到老公外出工作的时间,妈妈和爸爸就一起住到我家,说是想外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我和我的孩子。
要说累,其实妈妈是最累、最辛苦的。因为那时爸爸已因患脑血栓,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家中一切事务全靠妈妈打理,而妈妈也是一位早期肝硬化患者。但在妈妈心里,宁可她自己多受点累,也要让儿女相对舒心些。
我嘴上说着让妈妈少操心,照顾好爸妈即可,行动上却是将大部分家务都交给了妈妈。做饭,妈妈嫌我不利索;收拾家,妈妈说我太慢,还要辅导孩子学习;接送孩子上下学,妈妈又说我赶班车,时间太紧张……妈妈把这一切都大包大揽起来。一天下来,妈妈经常是累得腰酸背痛脚后跟疼,还自嘲道“年纪大了,不中用”。
妈妈和我在一起居住的日子,每天尽心尽力做着家务和后勤保障,让我和老公安心工作,少分心。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难免不同,妈妈也尽量迁就我和孩子。时间久了,我都快让妈妈惯成笨蛋了,包饺子、烙馅饼不会和面、不会拌馅儿,不会做家乡的莜面,做鱼炖肉油锅热了,不知所措……我和孩子“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妈妈精心准备的美食”。
期间妈妈也多次不舒服,到医院检查、看病,但只要从医院回到家,妈妈就忘记了自己是病人,忘记了医生的嘱咐,仍然操持着所有家务。这期中有爸爸已是病人的无奈,有妈妈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坚强。而我除了上班,已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对妈妈的关心和照顾自然不够。
2014年9月,老公结束了驻外项目部的工作,回到家乡上班,我们一家三口总算告别了那种聚少离多的日子。有老公和我一起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妈妈和爸爸才安心回到老家居住。
直到2015年9月,妈妈因身体不适再次住院检查,一项又一项的抽血化验,B超、CT、增强CT,核磁,我们才意识到妈妈确实病了。我是第一个拿到妈妈检查结果的人,看到那刺眼、扎心的“考虑肝肝癌可能”,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我腿脚酸软、不能站立。我含着泪水,把检查结果告诉了哥哥和妹妹。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带妈妈到北京看病。爸爸有病在身,就由我们兄妹三人轮流陪伴。为了隐瞒真相,减少妈妈的疑虑和害怕,我们编了各种理由。妈妈也半信半疑地配合着各种治疗。
首次入院,治疗一个月,出院观察。三个月后复查,肿瘤有萎缩的迹象。再三个月后复查,肿瘤没有长大。在家休养观察期间,妈妈也感觉精神头不错,食欲未减。就这样,三个月一查,三个月一查,检查结果都不错,医生挺满意,我们全家也非常高兴。感觉现代医学技术的发达,恶性肿瘤也没有那么可怕,希望妈妈身上有奇迹。
然而,希望终究是希望,当我们还沉浸在妈妈检查结果的喜悦中,妈妈的身体状况却在不知不觉中恶化。2017年春节之际,妈妈陪我们在家度过她今生的最后一个春节,又不情愿地住进了医院。医生的话很不乐观,我们一直担心的日子,就这样在万家喜庆团圆的时刻到来。妈妈心中也猜出了大概,心绪很平静,还叮嘱我们不要怕。
病床上的妈妈,身体日渐虚弱,不思饮食,昏昏欲睡。强打精神和我们说话,也是不放心这,不放心那,不放心离异单身的妹妹,不放心不会做饭的我,不放心重病在身、逐渐衰老的爸爸……
而我只能强装笑颜,告诉妈妈“不会做饭我也饿不着”,“我会,我都会,我能学会”,“妹妹有妹妹的姻缘”,“爸爸有我们兄妹照顾”。
陪伴妈妈最后的日子里,我的心里是悲凉和苦涩的。我终于做了一回女儿该做的事。看着妈妈扎针输液,帮妈妈擦脸、洗脚、喂食,眼睁睁地看着妈妈耗尽最后一丝心血,所有希望都变成了绝望……
世上唯一用钱买不到的药,是后悔药。
妈妈的离去,让我深深懊悔自责,也让我迅速长大。我后悔对妈妈关心不够,陪伴不够,孝顺不够,后悔自己太自私,只顾念自己的小家和孩子。
没有妈妈的日子,好多事情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问问妈妈吧”,“对妈妈说一声”,“让妈妈去做吧”,而需要自己去担当、决定、完成。
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才倍感珍贵。我总感觉妈妈还不算老,总想等到我的孩子长大一些,再来好好孝养妈妈。殊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莫大的遗憾,将让我悔恨终生。
当年外婆去世以后,妈妈经常跟着音乐一起学唱《母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
妈妈唱得一板一眼,非常动情,我知道那是妈妈在思念外婆。如今再次听到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我已经泪流满面,因为回到家里再也看不到给我沏热茶的妈妈。
没有妈妈的日子,我正在一步步长大,一点点成熟。生活方面体验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逐渐学会了和面、拌馅儿、烙饼、清蒸鱼……原来我真的可以学会,只因原来一直有所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