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艾青眷恋着养育他的土地,所以饱含深情地写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自己那漂泊无依的灵魂的话,那一定是故乡!
我的故乡并不那么有名,也没出过什么名人,甚至没多少人听说过。她只是中国几百万平方公里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陈旧破烂,萧瑟苍凉。二十几户村民,还经常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勾心斗角,甚至大打出手。这里的人很多因为读书少,没什么文化,说话粗俗,素质低下,甚至有点道德沦丧等等,她集合了中国旧式农村的所有特点,很多人把脱离农村做城市人当成毕生奋斗的目标,但我对她却是满心热爱,因为在老屋庭院老榕树下,我见过太多日升日落,星沉月潜。她独有的苍凉和倔强,伴随着我这一生,形成一种刻入骨子里,融进血液的眷恋。
每一次当我脚步踏在故乡的土地上,空气中混合稻香的芬芳时,心灵总会无比的愉悦,那是催生于灵魂中的契合。故乡的小溪,路旁的大树,青黄相间的田野,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自然而然!这种发自灵魂的宁静和欢愉,是高楼大厦永远无法给予的。
有人说,年轻人要放眼天下,志在四方。而我只想安静地躺在故乡的怀里。我曾读过万卷书,也走过万里路,见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碰到过光怪陆离的事,见识过繁华,更品尝过清贫…一路走来我失去的太多,唯一能够守住的就是本心,因为在千万个城市里,没有一个地方叫故乡,城市再大,却安放不下一个漂泊的灵魂!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故乡的老榕树、小溪和莲池…谁说年轻人没有乡愁?那是对故乡的爱不够炽热!
如今站在老榕树下,看着隔壁村的袅袅炊烟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但每每立于树下,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黄昏景象却在脑海里无比清晰。父亲亲手栽种的老榕树,已经一人无法合抱了,幼时夏夜的纳凉景象却在脑海不断走马观花。一把蒲扇,一把躺椅,几条小马扎,夜色下,小童嬉戏,女人们谈论着家长里短,男人们吹着牛,而老人们摇着蒲扇,蛙鸣阵阵,笑声不断,这种场景《桃花源记》是这样记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母亲总是说我,读那么多书,恋家的情节却这么重。读书使人明智,恋家何尝不是一种天下大多数读书人的通病,古往今来关于乡愁和思乡的诗词比比皆是。大抵是文人气息太重的原因,文人对故乡的情节,就同对待母亲一样,因为父母给予的是肉体,而故乡孕育的是灵魂,都是一种无法磨灭和割舍的血脉连接!自身的灵气来自于这两个母亲,所谓的才华,也是她们独有的馈赠,我有什么理由不深刻地眷恋着她们,爱她们?
相对于别人眼中的荒凉和落寞,我是发自骨子里的喜欢故乡的气息。在这里,我可以每天安逸地掇一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 妇女们手脚并用的骂街和撒泼,可以看着池塘里的游鱼在欢快地游曳,看着风吹过桂花树枝头带来阵阵芳香,看着远处天空的朵朵白云发呆,窝在躺椅里惬意地翻书,累了就卧书而眠,这种平凡和单调,应该就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追求吧!
请原谅我的胸无大志,我做不到志在天下,也没能力搅动风云,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儿子,深刻眷恋故乡的气息。眷恋着父母那日渐老去的容颜,眷恋那青石桥下的莲池,眷恋那三棵老榕树,眷恋那飘香的金桂和茂盛的杨梅…
在故乡,可为你洗去半生风尘!
在故乡,可为你安抚漂泊灵魂!
不是戎马半生江湖,只因心中有家。
道不尽儿女情长,又何来英雄?
尽是痴人!
故乡谣,青石桥,犹记小儿声声笑。篱下桑葚红又紫,那年桃李落尽,山间松涛。
此生最大的心愿啊,能守着你,就这样苍凉而倔强,直到我白发苍苍,回到你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