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南京地铁,1号线,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边用手指着窗外边对车厢喊了一声“快看”,还没等大家伙抬头,把目光看像远方时,大妈就已经自顾自的笑了。
正当,大伙有点郁闷,准备对大妈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取笑别人的行为,进行谴责时,大妈稍带落寞的说
“我们那会儿,大家一见面,哪怕是不认识的人,都会聊上几句,现在出个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手机别看太久,适当活动一下,保护颈椎”
起初,车厢因为空调开太大,每个人都感觉凉凉的,而就在此时,大妈的一句话,却温暖了大家的心。
的确,手机的出现,方便了大家的联系,却也加大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件事,一句话,明明人在隔壁也不开口,非得QQ沟通。有人说,80,90后是幸福的,他们赶上了科技的光辉时代,享受到了网络带来的便利,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科技是把利刃,有两个开口,改变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亲手种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那一年,我大二,度过了一年的适应期后,我发现,大学生活是一种舒适而前所未有的体验。
那一年,智能手机开始迅速普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软件APP,充斥大脑,各种游戏公司,削尖了脑袋,钻研用户心理,什么,“如何让你30秒内上瘾、如何让你不知不觉下单”成为那是游戏行业的口头禅。
很幸运,因为念旧,那一年,我没有换手机。
虽然,因为没能及时接触到智能手机,常常会被说out,但是,却也是在那一年,我收获了至今为止,仍然心存感激的一个好习惯―读书。
智能手机的普及,比想象的要快,不出几个月人手一部,也是从那时开始,一个宿舍,彼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然而,另我难忘,以至于时常怀念的还是,当初,全宿舍围着仅有的一台智能手机,关了灯,模拟电影院,一起看恐怖片,大喊大叫,吓到晚上不敢上厕所的场景。
我是个兼容性比较好的人,享受一个人独处的阅读时光,也不妨碍,喜欢跟好朋友们一起热热闹闹的感觉。
一次聚会,上菜前,大家约好,都把手机放在桌面上,我提议,大家讲讲身边关于手机的故事,其中有个故事最让人印象深刻。
有位朋友说,这是他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男生,20岁左右的年纪,独生子,因为辍学早,加上父母的溺爱,早早的就染上网瘾。
就在去年冬天,连续两个月,躺床上玩手游,坐着玩,躺着玩,不是富二代,却也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可惜,整整两个月,身体一天天被损耗,最终以医院一张,颈椎压迫,双腿瘫痪的诊断书,结束了这少年的自以为快乐的时光。
温水煮青蛙,虽满是悔恨,最终也无济于事。
之前,朋友圈流行过这样一个测试,“今天我们给手机放假”,大家都纷纷尝试,结果与预期的相反。
没有无聊,也没有耽误工作,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感情精进了,也就在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手机是安全感的获得,仅仅是自己的一场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