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分为“自然型儿童”——具备天然的基本情感(快乐、深情、愤怒、悲伤、恐惧),所以当我们出现以上情绪时,就可以说我们正处于“自然型儿童状态”。
在面对严厉挑剔的父母时,孩子必须学会如何应对他们以利于生存,于是产生了“适应型儿童”——他们采用“顺从”(同意、取悦、道歉、依赖)的方式来抵御父母的愤怒和攻击。并且学会了如何不带攻击性的发火(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叛逆),同样,当你有上述情绪的时候,就说明你正处于“适应型儿童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在这个状态里,我们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的观念和价值观,变得挑剔、爱教育人,企图用自己的观念说服别人。也分为“养育型父母”(理想状态不在讨论范围),“挑剔型父母”(爱批评人、愤怒、严厉)。
那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不严厉,也不愤怒,貌似从来不会发火,比如文中的蛤蟆,比如我……那ta是不是就没有“父母状态”呢?不!在他们内心有一个法官在自我批判,自我惩罚,甚至折磨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
“成人自我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能思考当下的情况,基于事实做出决定。
这三种状态没有优劣,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成功的人生,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每一种状态对生存都有价值。只不过我们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不用受到旧思想(过去经历)的主宰。识别三种状态,有利于在情绪失控时帮助我们退出来,意识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冷静看待自己的情绪,不那么苛责自己且善待别人。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
让我心惊的是“共谋”——偷偷或无意识的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 ,即协助他人迫害自己,听起来不可思议对不对?但事实上确实在发生。
“愤怒能够非常有效的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他们责怪别人,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别人身上,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
最后
“没有任何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