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12月的开端,天气晴朗,心情阴郁。
距离2016年结束还有不到30天的时间,整个人却也开始陷入癫狂。final project不满意不喜欢,从最初信心满满想要得A,沦为现在的疯狂码字只求通过。准备了几个月的秋招铩羽而归,好在有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offer可以不至于让这个新年过的这么难看,然而终究不是自己想要的。“幻想”多年,临门一脚的时候,却发现那个最支持我的人却也转变了方阵。。。。。。
这段时间一直处于压抑与郁闷的状态。原因有很多,比如,发现自己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身处“象牙塔”中——天真,不切实际,一直抱着自己的执念不肯放弃。2016年末的这几个月,我经历了自己生命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尝试恋爱的滋味,尽管开始的草率,结束的仓促;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找工作,眼高手低,功败垂成;第一次开始长时间的体验孤独,自己与自己对话。。。。。。太多的第一次,让我学会了深入的思考,去思考我的未来,去思考这个现实的社会,去思考我的不足。
19:30, 从教室里走出来,关门时回望了一眼还在里面presentation的同学和老师,心情郁闷的离开教室,对10多年的学生生涯say goodbye。最后一门课的group assignment是游戏,然后这个presentation,就和游戏一样戏剧的结束了,只不过这一次,是个BE(Bad Ending).
好了,这篇帖子的名字叫做“关于团队合作的一点体会”,扯了老半天,终于开始到正题上了。在赶report的紧急时刻,还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记录与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团队合作的一点体会与思考。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认真负责”的人(捂脸),也是个占有欲很强的人。在团队合作中,我往往会希望自己可以充当leader的角色:提出想法,主导讨论,然后在brainstorming中充实idea。
然而在最后一门课的小组讨论中,我的心情却经历了由热情高涨--渴望融入--害怕自己不作为--有点懵逼--一脸懵逼--不是滋味--心灰意冷沦为酱油的全过程。
事情是这样的,这是我遇到的人数最多的小组,一共7个人,由于组队的时候我不在,所以等我回来的时候被迫接受了和4个香港的parttime一组的事实。
其实开始我还是很兴奋的,因为上了这么多门课,还没有和local组队的经历。然而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沟通困难。由于另外两个人也是广东的,所以整个小组的讨论就是以粤语为主导的。我能听懂80%的内容,然而却不会说,这就导致了我在这个小组里地位的急剧下降。因为即使他们出于礼貌的倾听我的话,却并不是真心实意的。而我如果用英文表达,他们却也不愿意多谈。-----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而语言是重要的工具。
在语言问题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文化问题。其中有一个local主导着整个讨论,最开始就把我们带偏了,还一直坚持己见。最后是我发现了问题之所在,然后从说服我的两个fulltime同学开始,逐渐让他们意识到了问题,并转变思路。这之后,我们三个fulltime的同学开始一起商量,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在表述给他们之后,却没有任何理由的被否定,然后依然回归到local坚持己见的道路上。而一直以为站在我这边的两个同学,却似乎在并未理解核心思想的前提下盲目认同。而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我无法理解他们的观点,而他们却也直接的否定我们的观点,就这样正式沦为了没有自己思想的assistant。已有的热情被磨灭,开始变成打酱油的一员了。-----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在认定自己观点正确却不被给予机会且对方的观点无法令自己信服的情况下,不如适时而退
还有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年龄和背景的差异。我们是两个被打上标签的不同群体:local,工作经验,年长几岁,时间少;大陆学生,没有社会经验,时间较多。就这样,他们觉得我们应该多干事,却又不好意思让我们多干,我们觉得他们主导讨论,不认同我们的观点,又不想轻易的改动他们的东西。就是这样的互相猜疑的情况下,导致了最后的渣结局。----良好,平等的沟通交流很重要,团队建设很重要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一下,不要盲目崇拜香港人,当然不是一棒子打死,因为其他组的local有做的很不错的,但是,我们组的这几个,绝对是高开低走:在leader的位置却想着怎么省事怎么偷懒,把整组都带到坑里去了,导致最后在presentation的时候简直想打人。----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leader要对团队负责
以上,是对这次不愉快的团队合作的一点思考,我目前未找到解决方式,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最后,个人觉得团队合作这种事,只有在团队成员靠谱且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是1+1>2,否则,不如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