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很多地方都提到告子,就百度了一下:告子既习墨家也随孟子习儒家,但他的主要观点认为,人性无分善恶,并曾就此问题与孟子进行过几次讨论,都记录在孟子当中。最著名的是,他说,人性无分善恶,就像水无分东西一样,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心之本体被蒙蔽了而已,所以要“集义”,要“吾善养吾浩然正气”。我境界不够,搞不明白二者的学术之辩,但是愿意相信人性本善,这也许就是良知所在。但是,可能也有一些人,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看到的、经历过的都是黑暗面,那么他也许相信人性本恶。即便如此,我仍倾向相信他们心中也是有良知在的,比如对父母兄弟的恩义,对弱小的恻隐之心。先生此段对告子的批判我没看懂,总体意思是说,告子既说有善有恶,是从物的角度去看,如此,物与心是二而不是一了。
下一段中,是一段很有名的论述:
所以先生说,心外无物。这一段,应该是很哲学的吧。咱不懂哲学,说不出什么高大上的。只是觉得,却是如此。就像早晨看到的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中的一段话:才觉得世界上任何一事一物,莫不经由了人的心、人的力,渗透了人的生命在里面而始达于完成的。我此后才懂得,人的心,人的生命,可以跳离自己躯体而存在而表现。。。我才知,至少我所看见的世界之一切,便绝不是唯物的。
先生又说到,道理亦有薄厚,因为这薄厚,拿草木去喂食鸟禽,先亲自己的亲人,再顾旁人等行为,才是自自然然的,本来道理如此,是天理,是良知。良知上自然显现的条理就是“义”,顺着这个条理,就是“礼”,知道这个条理,就是“智”,始终都是这个条理,就是“信”。正是此理,人性、天理、良知本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