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纸上电台》第二期,学习总结及感想
我把笔头咬到变形,对每一个脑细胞严刑拷打,还是写不出一个字。
看了一眼手机,新的一期分享课程还有五分钟开始;此次嘉宾是“杀手姐姐”——如果你需要稿件,你又给得起银两,她就会用她擅长的文字,出手斩杀。想到这儿,索性把写草稿的计划抛在一边,着手去做听课的准备。
点开第一节语音,青衣姐姐温婉的声音通过耳机浸到了我的脑海里。在认真的和我们打招呼之后,青衣姐姐说出这次课程主题:“访谈啊,要么不写,要么写可保存很久的。”
访谈?就是采访吧?访谈过程就该难得够呛,这稿子要怎么写?这个“可保存很久的”是什么含义?在开课之前我也拜读过几篇青衣姐姐写的主编访谈稿,可再听到“访谈”二字,我脑子里依旧冒出无数问号。
我在椅子上正襟危坐着,期待着青衣姐姐对我们的疑问一一解答。
“可保存很久”的含义是什么
保存很久就是能让读者把文章读完以后,愿意存放起来,不被嫌弃,不立即扔掉的意思吧?我细细的想着,毕竟我们写字的目的也就是让读者看了以后接纳就行。
“可保存很久,就是指文章有保存价值,在很久以后还能拿出来看,不会觉得过时。嘉宾也愿意在多年以后再次翻看,再次微笑,让嘉宾仿佛看到自己曾经的经历,文章描写的部分能撞击到他的心灵,让他对文章还有有共鸣感。”青衣姐姐及时纠正我对概念的错误理解。
我揣摩着这句话,从里边儿感受到访谈稿的撰写有些严肃以及严谨。我们采访以后认真的写访谈稿,那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如此严格的去做呢?
只听青衣姐姐温柔的说:“一定要对采访稿如此严格的要求,因为写出‘可保存很久的’访谈稿,是我们对嘉宾百分百尊重的体现。能让嘉宾透过文章感受到我们对他采访时的真诚,让他感受到接受采访时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只有这样严格的去写,我们才能让所做的采访,在嘉宾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一点回忆,可以把这段历程变成他们回望过去的一个路标。”
我认真的记下这一段话,不再认为写访谈稿只需要认真就可以,必须严格要求以写出“可保存很久”为基本准则。
访谈稿应该如何去写
在青衣姐姐细致讲述写访谈稿的标准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访谈稿如何去写;一次访谈进行的时间那么长,我们没办法记下嘉宾说的每一句话,如何写好将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好在青衣姐姐也没有卖关子,随即就给我们讲述写访谈稿的个人秘法——有特点,写故事。
当下我脑子里很混乱,对一位嘉宾进行访谈,大多情况都是访谈前做功课,对嘉宾有个大致的了解就成。我们和嘉宾没有长时间的接触,对他的过往没有细致的了解,要写出他们的故事该从何处下手?
只听到青衣姐姐耐心的说:“访谈,有线下的和线上的;而线上访谈呢,相对要难一些,对嘉宾进行线上访谈,我们可能没有见过面,和他也没有语音交流,只有纯文字的。这时候去抓住他的特点,是写好访谈稿的关键。”
“在采访前,我都会以唠嗑的方式和嘉宾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他是比较善谈的,或是拘谨的;透过语气知道他是活泼的,或是严肃的人,这样我的心里就有一个他大致的模样。然后抛出话题,请他讲讲他的故事——小时候的,情感上的,开心的,难过的都可以。”
“但给出的问题一定要是开放性的,只有这样嘉宾才聊得开;多聊才找准他的特点,在访谈以后,就可以通过特点立脚,再把他讲的故事给串联起来。总结一下就是——抓住人物特点,用人物的故事去论证特点。”
访谈的过程应该如何去做
对于写访谈稿的要求和方法,都是在采访之后考虑的;访谈最困难的还是它的过程,要怎么去做,才能保证有序的进行;对于访谈我们一般会经历那些过程,才能够做到淡定自若,从容应对?
或许是考虑到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访谈的认知不一样,青衣姐姐没有直接说如何做就能将访谈做好。
她只是继续温柔地说:“对于访谈呢,我由生疏到应对自如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放风筝’阶段:虽然这样说不礼貌,但的确是最能表达这一过程中的感触。嘉宾就如同我手里的风筝,我紧紧的拽着,担心这一次访谈出现纰漏。”
“可是拽紧了,就有可能问得嘉宾不知如何回答,气氛尴尬。放松些,我又会被嘉宾带跑,会脱离访谈主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试着准备十个问题,一运用又发现了弊端;有时遇到健谈的嘉宾,会问不完,一次常规的访谈也就两小时,如果时间拉长,双方都会很累。”
“第二是‘拉降落伞’阶段:这时候的我有一些经验,更放松,不会被嘉宾带着跑。但只拟订十个问题,还是会出现差错——遇到沉默的嘉宾,对于每个问题他都是极为简单的回答,往往30分钟就回答完了十个问题。然后大家晾着,就会因为我把控不好节奏,而让访谈过程变得尴尬。”
“鉴于这种情况,我修正了自己的方法——多准备十个问题。准备二十个问题,还可以在采访前让嘉宾选择,按他的喜好排个序;先回答喜欢的,这样他会说得多一些;之后答不那么喜欢的,就算是一句带过,我也能把控好访谈时间,按预想节奏进行。”
“第三个‘坐热气球’阶段:这个阶段我就能游刃有余,对嘉宾的采访过程就像是和他在同一个热气球框里一起看世界,对采访的节奏把控得很好。”
“这一阶段我不去准备十个或者二十个问题,就准备3~5个开放式问题即可。抛给嘉宾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让他聊得比较久,给出的答案也是我需要收集的。这样的访谈过程会柔和很多,对嘉宾也能多了解一些。”
听了青衣姐姐讲述她访谈的历程,我们仿佛也经历了一次次访谈;最开始访谈嘉宾会拘谨,反复斟酌问出的每一个问题,生怕说错了一个字;现在却能心平气静的和嘉宾平等的交流,不再紧张,也不再担心自己的言辞可能会出错。
或许,一次好的访谈,就是一次对等的聊天,用最轻松自若的心态,问出每一个问题,聆听每一句回答。
这是一次无私的分享,这是一次无声的访谈
虽然,这一次只是《纸上电台》邀请青衣姐姐来分享如何去写访谈稿。现在发现是电台对青衣姐姐无声的访谈——虽然电台没有抛出问题,但青衣姐姐以如何写稿,为我们展示了访谈应有的模样,也回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就如她所说:“这一次分享,我没有准备PPT,没有草稿,不教授的方式直接给出访谈稿如何写,却以唠嗑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就是让大家听一听我在访谈路上的故事,想一想我有什么特点。抓住人物特点,用人物的故事去论证特点。你也可以写一篇关于我的访谈稿。”
彩蛋问题
Q:遇到谈不下去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A:找到兴趣的切入点,会学转换角度。
Q:在隐私,家庭,个人生活习惯的话题上,嘉宾会不会反感?
A:这就要看嘉宾喜欢介入与否。
Q:访谈写成的题材是故事么?
A:形式不是绝对的,常见的两种;
专栏式:故事为主,受众度高一些;
问答式:更为严谨,规整,但会显得严肃。
Q:人物特点根据资料定,还是访谈结束再总结?
A:结束再总结;但也会提前做功课,拟订一个大致的样子,采访时心里更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