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果妈阅读线上读书会第一场6月28日星期五中午正式在九个交流群开展后,8月2日,果妈阅读线上读书会的第6场圆满结束。
目前,每周一至周五,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会员日。
每周一 会员表彰日
每周二 好书推荐日
每周三 线上答疑日
每周四 真人书分享
每周五 线上读书会
这一次,线上读书会第6场的内容是《正面管教》第六章:关注解决方案。
一、用知识灌输思想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书中的金句,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章节的内容,学习此书的精华。
看,交流1群的带领者@董晓薇分享的金句: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并拥有了面对下一个挑战的工具。不,他们不会在下一次总是能处理的很好(大人也不会在第一次尝试时就能学到手)但是,他们会从中学习。大人们面对的挑战是要放弃自己的疯狂念头——人要先受到伤害,才能有所收获。
她对这句话的感受: 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自己从小到大就是一个经常犯错的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我逐渐学会了应对的方法,因为犯错犯的太多了,所以我养成了一种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不慌乱,能更轻松应对压力事件,解决问题能力更强。
同时我也发现,别人对我的批评,对于我下一次不继续犯错,似乎毫无作用,当我收到来自别人的批评时,我的第一念头是拒绝和反抗的(这是我的自然、真实的反应,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哦!),相反,即便没有人批评我,很多时候,我会事后总结,下一次怎么做能够更好。
因此,在我成长经历中,只要是我妈放手不管的地方,我都成长的不错(学业成绩还不错),凡是我妈经常批评唠叨我的地方,我最后都成长的比较残废(家务活,整理,手洗衣服到现在也没掌握要领)。
当然,有些地方,如果有有经验的大人带着我一起复盘,我可能会做的更好,比如学习成绩,都是我自己摸索,缺乏大人指导,没有有效的方法,所以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后来想想如果有家长更多的指导,也许我的成绩会更好,不过没有如果,人生的经历,最终都是自己的财富。
交流1群参与者@王英杰分享的金句:你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再有交流6群的带领人@李 君 分享的金句: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因为我们已经要求孩子认真考虑了相关情形并要求他们运用一些基本指导原则——比如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也往往是抗拒的)接受者。孩子们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因为这对他们有明确的意义,因为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
她对这句话的观点:我对这两段话深以为然。当家长的我们,太容易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了。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有成就感。事实是,孩子们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二、用问题寻找答案
此次线上读书会,是《正面管教》的第六章,主要内容是关注解决方案,带领人抛出了书中的案例并提出问题,与大家共同寻找答案
比如:交流4群的带领人@席慧 举了书中的例子:五年级的两名学生因为没有听见上课铃声而迟到,以下两种解决方式进行了对比:
席慧针对这两种方法接连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将大家的答案进行了整理:
1.大家觉得两种方式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逻辑后果:惩罚;为错误付出代价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关注未来,避免犯同样错误
2.两种方法下,孩子分别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逻辑后果:我不够好;大家不喜欢我,我是个有错的人;自卑;犯错误就要被惩罚;叛逆
解决问题: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值得大家帮助,下次主动做到;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我是自主的人
3. 孩子的感觉是什么?
逻辑后果:被抛弃,被排斥;没面子,受伤;不受欢迎,自暴自弃解决问题:归属感,幸福感;感到被帮助;上进,想改变;接纳和支持。还记得那句话吗?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4. 孩子学到了什么技能呢?
逻辑后果:经过伪装的惩罚;以牙还牙
解决问题: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正错误的能力;集体责任感;遇到问题找方法;友情,亲情;联结;尊重
这些都是大家头脑风暴的结果,让大家清楚的看到了l两种方法的实际对比。
小小总结一下,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遇到孩子的“问题”,用关注问题的解决会是一种既尊重又有效的方式,而且我们也了解了这其中背后的理念,“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再有,交流1群的带领人@董晓薇提出问题:“关注解决方案和逻辑后果之间,还有哪些不同?炒作的关键点有哪些?”
董晓薇进行了总结:当孩子发生问题行为时,父母可以做的是:1.积极暂停,让自己和孩子都冷静下来;+2. 邀请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3. 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行为背后的根源和孩子的想法。+4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一起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解决方案成为惩罚,或者逻辑后果,可以采用3个R,1个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的原则来筛选判断。
三、用事例引发思考
关于关注解决方案这一章节,带领人们举出了很多例子。
带领人@李 君 就在交流6群里给大家举了启发式问题的例子
1.你知道旷课、滥用电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2.你对自己的学业和完成分内的家务活,有什么计划?
3.想想做功课(锻炼身体、早睡、做家务等)对你有什么好处?
4.想想如果不做上面这些事,会有什么问题?
5.对以上问题,你有什么对大家都尊重的解决方案呢?
带领人李 君说:“我觉得这个启发式提问仅仅是一个工具。如果你觉得这个工具好,你想学习它就从这些书中案例、包括相关绘本中一遍遍的去琢磨这种句式的感觉,这个需要自己去练习。如果仍然使用不好,我认为也不必强求自己。少使用一两个工具,没有什么,但是自己坚持的理念不要变。那就是去理解孩子,理解家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苛求自己。”
又比如关于收起游戏机一类,书上有一个实例可以借鉴:
在一个家里,孩子们正在为谁该玩游戏机而争吵,爸爸说:“我现在要把游戏机收起来,直到你们能想出一个不争吵的玩法,解决了问题之后你们再来告诉我,我会把游戏机还给你们。”
如果孩子们又开始争吵,爸爸只需说:“我们重新想办法吧,原来的办法好像不管用了。你们商量好再来找我,到那时候再玩游戏。”
交流4群的带领人@席慧 提出事例:妈妈A说,我问:“放假了,你有什么安排?”他说“打游戏,打一天”
参与者们认为:觉得这是在反抗,在报复、这才是真实的内心想、让孩子自己体验自然后果、又给了孩子和善于坚定,和有限选择。
总结: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6步骤
1. 积极暂停
2. 描述你的观察,而不是评判
“我注意到……”“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听我的)(是共赢的结果)
3.询问孩子的意见(倾听仔细听,用心听,不要预设答案)“你感到……”(共情)
4. 启发式提问或头脑风暴——说出各自的建议
问“我们的意见想法一致还是相差很远?
相似——达成一致
相差甚远——头脑风暴(不评判)先全部写下来
5. 致谢
6. 选出你们都认可的方案
此次读书会带领人还推荐了两本绘本,一起分享给大家:
四、用生命影响生命
线上读书会已经开展了第六期了,我在交流6群看到一个参与者回应的参加感受:学习正面管教已经第六周了,我也践行了六周,下面记录一下感受和经验。
妈妈面临的挑战:过于和善(时常觉得孩子不尊重我、没礼貌、娇气任性,我觉得委屈和无助。)
孩子的行为表现:
→高声无礼讲话。
→哼唧,耍赖皮不自己穿衣服不起床不愿意刷牙不洗脸吃饭慢。
→动手打人玩游戏时输了或者权力之争时。
妈妈的深省:和善而坚定,对我而言挑战的是坚定,我性格软弱不会坚定也做不太好,天定好痛苦,怀疑自己迷茫。
妈妈的决心:不忘初心参加正面管教,就是要改变自己突然想到书中有句话,在事情变好之前可能看上去会先变得更糟。
孩子的行为表现仍然和上述相同,但妈妈的回应有了改变。
→孩子高声无礼的讲话,妈妈的回应是:先抛开语气理解话意,并给予回答之后会加上一句宝宝,你的声音有点高哦,如果下一次小点声会更好。
→孩子哼唧耍赖皮妈妈的回应是:坚持原则,不心烦,不发火,给他哼唧的时间。
→孩子的行为是动手打人妈妈的回应是:即便是被他打了也会假装不疼,当面和甚至只提醒如果继续打人就转移他的注意力。
妈妈的收获:和善而坚定的坚定,就是守住你的初心,心中那个不可震动的国。
改变从来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这位会员参加了六期的线上读书会,每一次都有收获,所以她的改变会在时间的积累中慢慢发生,育儿先育己,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我也在此次的线上读书会感受了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感谢每一个带领人精心的准备,辛苦的带领,也感谢每一个参与者的支持。
一个人学习是寂寞的,也是走不远的,而一群人一起学习,会走很远。在这条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因为有彼此,我们并不孤单!
如果你是果妈阅读会员,也来参加吧,每周五的12:30在交流群,需要你提前看过书籍,提前在群内报名接龙。
如果你还不是果妈阅读会员,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果妈阅读社群,和全国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