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跟老弟聊天,看了一段可以简单称为“采访”的小视频。采访人是老弟,对象时小外甥和小外甥女。
大概不到5分钟的聊天,我却从中看出了很多的问题。小外甥今年快7岁了,但是对于问题的回答,很明显的会重复,表达不清楚,说完答案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这种想法的原因。对于妈妈让在家里干一些小活,也是觉得非常的不应该,所以生活在姥姥家(不用干活)就很是享受。
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比如:妈妈为什么会让你干活?在家里生活为什么妈妈什么都必须做,而作为家庭一员的你就可以什么都不做?生活在姥姥家就可以不干活,那这种方式是对的吗?等等
我想起了前两天,微博上的那个不到7岁的小孩儿。因为夫妻俩吵架,女方以家暴的名义报了警。警察家访的时候,小男孩儿就开始陈述:“因为爸爸带妹妹,不小心把妹妹摔了,妈妈看到了就说爸爸,然后是妈妈先动的手,就打起来了”。他在给警察陈述事情的经过,没有累赘,思路清晰。最后的那句话,我听了后真的有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个小孩却明确的看清楚了真相。“孩子还在伤心(妹妹)他们却吵架去了,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对,就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小孩儿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明确的分清了事情的轻重缓急,什么是主要,什么是次要。
我小时候的 这个年纪,一个是不爱说话,第二个就是什么都不懂。所以那种“小时候就应该是这样的”意识一直存在,但是现在随着眼界的开阔,思维模式的升级,渐渐的才发现,原来有些东西是可以培养的。后天因素甚至比天生更重要,而环境对于后天的发展又更为重要。
我有一个女同事,女儿今年6岁。她经常会跟我讲一些育儿的东西。比如,听说吃葡萄孩子眼睛会漂亮,在孕期的时候就会常吃葡萄,比如,胎教比较重要,在孕期的时候就常常跟孩子聊天。等等,后来孩子出生了,也是一直都是跟朋友那种关系。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每天工作结束后,她都会陪孩子,讲故事,做手工或者散步什么的。孩子一直成长的也比较快乐,在学校也是很受欢迎。
但是有两个月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不得不暂又爷爷奶奶代管,期间爷爷奶奶就反应孩子不听话,不写作业。当她回家的时候发现,爷爷奶奶一人一个手机,视频的声音还开的蛮大。她明白了,大家都在玩手机,这种环境怎么能让一个还不懂得那么条条道道的孩子,静下来安心写作业呢?
我想起来那句话:“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因为,孩子目所能及的就是父母,是标杆还是歪梁,全凭自己。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不要想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哪些都是骗人的,世上有几个圣人呢?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孟母三迁的故事,并且为大众所传颂呢?
你的时间付出在哪里,效果自然就会出现在哪里。孩子是我们的天使,来到人间由我们呵护。千万不要因为琐碎的杂物,忘记了天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