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有巴菲特和芒格亲自参加的次数,在未来的日子里,会越来越少了,所以对于当下两位老人每一次的投资箴言,我们都应该且行且珍惜。
看到话题哥在雪球悬赏提问“巴菲特股东大会结束,乡亲们都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出人意料?”
雪球球友踊跃参加,都给出了自己的一点感悟,里面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回答,我给摘抄下来,一并让球友们品读。
比如:
@嬌生慣養:
最出乎意料的是,继续看好和不看好的公司非常鲜明:
1、巴菲特继续不看好航空股,知道航空业有了不少复苏,但是还是不想买航空股,也不打算把这些减持的航空股买回来。不过即使之前已经抛了航空股,但是巴菲特也希望这些公司日后能好起来。
2、巴菲特继续看好苹果公司,不觉得苹果目前的估值有多疯狂,估值高低是需要和利率做相比较后,认为美国债券长期利率是这样的话,那么目前股票价格就显得低。因为找不到什么债券能有苹果和谷歌这种公司的盈利水平。↓
@明大教主:
印象最深的是30年前,前20大公司没有一个出现在现在的榜单上。所以所谓的“好赛道”实际上也是时移世易的。
另外对于自己看好的公司敢重仓,苹果占比40%在国内成熟投资者中也属于比较少见的。↓
@学思并举:
1、最好的投资是购买指数基金;
2、目前仍然不会买回航空股;
3、研读伯克希尔财报要看运营利润;
4、投资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新兴行业而已;
5、去年卖出苹果股票是个错误的选择;
6、丝毫没有因为持有雪弗龙而感到内疚;
7、仍然持有销售香烟的零售商的股票;
8、Spac投资热潮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9、对于加密货币的任何问题不予置评,芒格:一直不看好比特币,甚至觉得令人作呕;
10、去年抛售银行股是为了调整投资组合,仍然对银行股抱有信心;
11、看好轻资产高回报的业务模式,但可选标的不多。↓
@鱼香基丝:
巴菲特强调,世界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所以投资指数基金将是一个好的选择。长期投资指数基金是我们非职业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
@基金趣味说:
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仍然在推荐标普500,指数也一直创新高,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信还在炒股。↓
当然,我在话题下面也回复了一点自己的感触:
1、伟大的企业,就算是股神,也是总卖总错,因为它不断创新高,应了芒格那句话“伟大的企业是很难估值的,买了,就在那放着就行了”。垃圾企业,就算是懵懂的无知少年,也是总卖总对。因为它不断创新低,应了巴菲特的那句话“时间是垃圾企业的敌人”。
2、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的感受到,巴菲特之所以能被称为股神,不仅仅是他的选择牛股能力,更在于他知道并拥有清晰、冷静判断自己不能选择那只令人垂涎三尺的大牛股的能力。第一种能力让你在股市活的很好,第二种能力才是让你在股市不死的法宝。↓
截止2021年3月31日,巴菲特的十大持仓中,仅有第一重仓股苹果,堪称是超级大牛股,近二十年翻了344倍。
可以说巴菲特近二十年的大部分收益都是由苹果一家公司贡献的。其他的九只重仓股的表现并没有多么的出类拔萃。
事后诸葛亮,组合里面既没有近二十年翻了199倍的亚马逊,也没有近二十年翻了131.8倍的特斯拉等高科技公司。
为什么巴老并没有选择到全美最优秀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作为自己十大重仓股的组合,那岂不是更加所向披靡。
巴老说过:“我不需要把各行各业都搞清楚,有好多东西我都不明白,但是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机会。”
巴老,也在202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前30年,美国上市市值最大的前二十家公司,今天都不在榜单上了;
另一个例子是汽车行业的巨变,上世纪的2000家到今天的只有3家存活。
这其实就是巴老说的价值投资四大基石之一“能力圈”。
能力圈文字表述很简单,但是想界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并坚守能力圈,也不是容易的。
因为人性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接触一件新事物之前,还会对未知事物表达敬畏之心。
但是真的去研究之后,就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或褒或贬的爱与恨,从而失去客观评定事物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巴菲特最厉害的不是选股本身的能力(当然了,巴菲特本身选股能力也是很独到的),而是他知道自己能选什么股,知道自己不能选什么股。
这并不是那只股本身能不能选的问题,而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是否清楚自己该选哪只股。
每一个在股海征战的投资者都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是否掉入了能力圈陷阱。
总是理直气壮的机械套用,自我肯定的认为:
“我选的低估值、有安全边际的价值股就是最好的、最可靠的,其他的高估值溢价的成长股都是高高在上的泡沫,没有超额收益,属于有能力的人士洞察未来10年或者更久的光景,不在我的能力圈范围之内,我只需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这种认定也并不能说完全错,或者说就是钻牛角尖,钻牛角尖有时还真是一个人赚取巨额财富不可或缺的性格特点。
但前提是你确定自己有选牛标的能力,以及拥有放弃自己不能抓住牛标的能力。
其实,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有可能过于钻牛角尖或者说真的识别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并坚守住,也有一个最为现实的检验标准。
如果,某一到两年内,你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负,甚至在-50%左右,都能够理解。
因为谁也不是神,无法判断出你买进的那个时点是不是牛市最高点,或者你买的那只票就不经历什么行业以及个股危机。
如果,持续三到五年,你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个位数,都能够接受。因为很可能刚经历一轮牛熊,还没开始开启下一轮牛市的路程。
如果,连续10年以上之久,你的投资年化收益率还没在10%到15%及之上,那么无需争辩,也无需向任何人请教,你首先应该做的是承认自己对能力圈的认识或者投资体系某个方面一定不完善。
经历两轮牛熊,如果你坚守的是价值投资,你那个所谓的牛股标的,还不反应,首先不要责怪标的本身,而应先自省是否存在识别牛股的能力,先别谈它是否在你的能力圈之内。
价格一半是基本面,一半是想象和情绪。
所以投资也需要两种能力:第一种就是具有识别基本面的能力;另一种是拥有能够放弃那只有可能是只牛股但不在自己把握范围之内的能力。
是不是牛股,都需要我们先有识别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拿在不在你的范围去搪塞,因为在3到5年之内,谁也无法用事实佐证你的对与错,或者是否有能力。
近日,我看到闲来大哥(雪球户名:@闲来一坐s话投资)发了一篇《格力电器年报季报印象:惊艳的分红,先“一鸟在手”》报告解读。
看见了,其主仓位卖掉少部分的爱股格力电器,聚焦茅台+策略,让我产生了几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想请教闲来大哥。
问题如下:
闲来大哥将十多年的爱股格力减持是基于当下对未来的确定性考虑,打造“茅台+策略”,就像巴菲特打造“苹果+策略”,这种是否会显得仓位过重。
当然,当下看茅台像可口可乐一样那种,是能穿越百年史传承的好公司。可要是真要碰到什么短期意外事件冲击,是否会显得被动一些,毕竟人的生命有限,总期望在限定的期限内能够平稳一些。
当然了,意外事件只是限定时间内的一种假设,并不一定真的发生,我的意思是假如出现的话,会如何面对茅台+策略的心态思考。都是自己的一些疑问,请教闲来大哥,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闲来大哥是怎么思考的。
闲来大哥的解答:
大树兄,我是这样认为的:
1、重仓持有(我之所谓重仓,是个人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的大头,比如70%、80%,或者更高),比如茅台这样的标的,如果我们想象到的风险,可能就大概率地不会是风险,当然,大凡黑天鹅事件均是不可预测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在篮子里放了很多鸡蛋,估计也会被打碎;
2、投资有时也需要断舍离,即将自己的资金尽最可能地向最优秀的商业模式、最不需要再流动的股权资产集中,当然,其间有自己机会成本的考量;
3、我一向主张不用杠杆,这样在多困难的情况下,也容易挺过去,而这也是个人投资者的最大优势。
闲来大哥及时的解答,我看了很多遍,解决了心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但也有新的问题产生:就是“茅台+格力”的这种完美搭配向"茅台+策略"的这种搭配转移是一种基于现有环境的及时考虑(意思是未来,如果又出现一只格力更能赚辛苦钱的公司,是否会重回均衡组合),还是基于长期视角做的选择(意思是,未来基本就是茅台+策略了,只要看不到比茅台模式更好的犹如可口可乐的百年企业,就保持聚焦)。
从闲来大哥解答的字里行间,能够看到其20年股海沉浮之后的那份从容和淡然的思想。
其实,投资仅从理性上分析,很简单,只需要把中国A股月K线图打开,测算一下牛熊市间隔的时间和上下幅度,复盘一下对应发生的事件,最后在把中国核心资产的年K线图打开,做相同的比对,一目了然。
但这种理性分析,只是入学必备的科学基础研究,属于对基本面研究的基本功,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实战能力。
只能说是有了基本认知,一种人人必备的基础认知。
当然了,很多投资者连这个都没做精细,就想躺赚,是否有些自欺欺人。
而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情感接受时,如果能够有逻辑、有纪律的执行在脑海中通透的基础认知,并在之后用实际长期(至少10年以上)投资年化收益率做出成效(10%-15%的年化收益率),才能说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
来雪球,与闲来大哥相识已有两年之久,确实和闲来大哥学习不少真本事,而且每逢有问题,请教时,必坦诚相待。
我对闲来大哥的评价:为人朴实,平易近人,有涵养、有才华,但却谦虚不炫耀,投资有真实力。
如果你真有问题,是认真且真诚的请教,他一定会尽力为你解答。
但要是你只抱着来股市玩一玩的娱乐心态,挖苦人或者只是为了找点乐子拾人牙慧,也没人能够跟你说真格的东西。
你把它当作消遣,但别人觉得是浪费彼此时间。
当然了,雪球是个大生态,也是需要玩一玩的人来活跃氛围的,每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只是你觉得是在自己消遣,但同时也在帮助自己被别人收割,最终受伤害最大的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