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作者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得到大众的认可,一眼就知道:这是×××的作品。
但能拥有此荣誉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如我这般辨识度很低的创作者。冥思苦想的一段话,可能还不如别人的ctrl+c、ctrl+v得到的关注度高。
这对于只关注自己创作而不懂运营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不仅无法用创作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严重打击创作热情。
每天看着惨淡的阅读量,都会对自己的能力质疑一遍,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做下去,周而复始,直至憔悴放弃。
为了鼓励更多草根的创作热情,公号提出“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无疑是给长期生活在地下室的创作者带来曙光,抛掉过往,整装待发。
一夜之间,公号如雨后般疯长,穷尽毕生所学,只为得到“原创”的盔甲,但很快也就发现,“盔甲”远不如“华丽礼服”来得讨喜。维护“盔甲”的成本实在太高,每一片精心打造,最后还是不堪一击;“礼服”就不一样了,即使它到处拼接,但每一面看起来都很漂亮,只想赞美,不忍抨击。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无缝链接在别人的文章上的时候,你在气愤之余还有点庆幸自己:长期维护的“盔甲”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于是你各种截图,找出对方抄袭的各种蛛丝马迹,与抄袭者各种论战,宣誓自己的主权,到最后发现:根本没用。
即使你勉强混成大号,也只不过是把这场论战拉的长一点,如最近的“毛利撕胖少女晚托班洗稿”,不过是把声势造得大点,人家该洗的洗,该赚钱的赚钱。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都有“原创”这个盔甲,还能这么的肆无忌惮?
因为从一开始,公号在给你点甜头时,对饿狼也采取不鼓励不打击的不作为方式。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一开始努力争取的“原创”标签又有什么用?
腾讯告诉你是有用的,只要对方引用你的内容超过70%,就无法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发布。
70%是什么概念,基本上一篇2000来字的文章,改个例子倒个序什么的,分分钟钟也可以标“原创” 发布。个体是小,但品牌?对不起我没看到。
就像前几天斑马因文章被洗稿,在自己公号说的那样:
所以如今,无论大号小号,维权的唯一方法就是亲自下场撕逼。但凡有合法的维权渠道,谁愿意浪费这个时间?
有时间看不下去的讨伐一番,没时间看破红尘的,你想怎样就怎样吧,毕竟关于抄袭,源远流长。
到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创作者的弱势不是一个“原创”就能重振旗鼓的。
力争没卵用,放弃权益获取片刻安宁,还被倒打一耙:活该你被洗稿;活该你这么廉价;你也别眼红我赚的盆满钵满,能赚钱才是王道,我能获得腾讯3000万融资,你能吗?
没错,获得融资的就是那个江湖号称:“没有被差评君抄袭过的记者都不算是真的科技记者”的差评君。
是的,去年5月霍炬联合品玩多名同事发文斥责差评洗稿事件
(http://www.pingwest.com/chaping-hehe-da/),以不了了之收场。差评继续改洗稿的洗稿,该获得投资的投资,一帆风顺。
潘乱说腾讯没有梦想,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我不懂投资差评能为腾讯带来多大的利益,但当曾经那个宣称为原创站队(虽然起的作用非常有限),为版权保护做出努力的平台,毅然决然的用钱为“洗稿”投票,不免让人有点心寒。
腾讯用“原创”吸引我们过来,到最后却不得不为洗稿买单。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洗稿没事、洗稿能壮大、洗稿的代价几乎没有。」
所以那些整天吵吵着文章被谁给洗了的作者,就安息吧,别指望腾讯投资者理解你创作之苦。也别整天苦逼的整那些有的没的啦,一起“洗”吧。
就像三表在文章里提到的那样:
腾讯这个投资开了一个非常差的先例,直接导致微信搞了几年的所谓原创标识努力失去价值。我虽然觉得它原创标识的做法还要优化空间,但还是认为那是一种推动版权保护的努力。但现在这个投资,直接宣布支持洗稿!
是的,腾讯在谈投资差评时还说:支持原创,不会给特殊照顾。
至于怎么支持,我们就且“洗”且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