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我们一家三口和朋友一家还有朋友的朋友一起吃饭,朋友说:给俩孩子拿个小木屋喝吧,小木屋是一种用啤酒瓶装的饮料的名称。我反驳说:孩子们还是不喝饮料吧,喝点白开水吧。
我的话音刚落:朋友的朋友抢过话说:过节了,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又不是天天这样,别那么刻板,现在,你还能管得你儿子,再以后,你可管不了。
说话工夫,饮料已经送上桌,开瓶盖,我儿子和朋友家儿子已经开始举杯豪饮!
我心里对刚才朋友的话甚是不满,也不好意思和他较真。
八天假期,第一天儿子和他同学一起玩,喝可口可乐,第二天姥姥家饭店聚,餐桌上为孩子们提供雪碧和可乐饮料,这次朋友一起吃饭是假期第三场饭局。
本来孩子们并未要饮料,有朋友提出,我阻拦,最起码,少提供喝饮料的机会,可朋友的朋友貌似好心地说什么又不是天天喝。
我的天哪,不是你家孩,你别操心,你怎么知道这几天孩都喝过几次,你只是图着过了把嘴瘾,长大了,孩子们我管不了那就不管,最起码现在能管,何况这是健康问题。
想想这件事,总得有个方法吧,现在吃饭场合和机会那么多,现在物质不仅仅是丰富,而是太多,诱惑太多,家里的饮料我宁可扔掉也不给孩子们喝,喝饮料的机会太多了,这个朋友,那个亲戚见了孩,都是递饮料喝。
孩子得自己自律才行,晚上,我跟儿子算了假期几天喝饮料次数,告诉儿子:咱都知道饮料喝多了影响健康,你得抵制住诱惑,做一个白律的孩子,有时,饭桌上别人说喝点怕啥,又不是天天喝,那是不负责任地话,因为他并不了解情况,我们自己得为自己负责。
假期最后一天,老家有白事,儿子随我们一同回老家,餐桌上,又摆放了饮料,不知我儿子是否又喝了饮料。
整个事办完后,儿子跑到我面前说:妈妈,今天我没喝饮料。你是个自律的孩子!我坚起大拇指夸奖儿子。
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在父母管理自己孩子时(没什么过分的做法),别人不要插手,不要自以为是地站那说话不腰疼,因为每个家庭文化背景不同。
这件事也给我一个启示:无论任何场合,都要有边界感,尊重别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