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很多年都没人高考或考研了。因此直到张雪峰因为吐槽新传上了热搜,我才知道他的存在。目前还是报志愿阶段,因而这股热搜迟迟没有过去。
我学的就是新传,本科广告学,硕士传播学。如果我有小孩,我也会让他别选新传。一是专业门槛太低,二是现在的媒体环境和十多年前大不一样了。我爸妈在小城市银行工作,他们一直想让我学金融,但我一是不感兴趣,二是金融分数线更高,最后他们也只能支持我的决定。即便十多年后,我承认金融称得上是文科专业里最有钱景的工作,但我的性格确实不适合金融。我喜欢更有创造性的,不坐班的,不断成长,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靠新传确实没赚到多少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塑造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开心度过大学以及今后几十年的人生。
我相信张雪峰是个好人,他说的话绝大多数也是中肯的,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并不是想说他哪里不好,只是不免为他担心:因为流量被大众捧上了神坛,势必未来在某一天,被大众唾弃。一个人怎么能成另一个人的救星呢?他也只不过是普通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哪怕你99%说的都是对的,只要有1%做错了,大众就会翻出你的言论追着打。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微博被骂到关停的罗翔,比如疫情放开后遭到无数攻击的张文宏,等等等等。
公知早在很多年前就是贬义词了。我猜张雪峰目的不是为了当公知,他有公司,视频连线答疑什么的主要为了吸引更多流量,大钱还是得靠公司赚。他也不是普通人的救星。公司咨询需要付费,费用还不便宜。这样的公司也有不少,我几年前还去面过试,面我的老板也在感叹信息差,说通过很多渠道可以进名校blabla…他自己当年只知道傻乎乎考试,最后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忘是哪了)。我在一旁没说什么,心想我当年也只是通过考试,上了985.
通常这类教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学历学校都不太好。就连张雪峰本人,也只是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或许正是因为吃了当时选专业的亏,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他才下定决心反复研究,争取为广大考生指明选专业之路,顺便赚点名声和钱。这并没什么不好,但现在的问题是,大众把张雪峰捧得太高,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乃至随口说的齐齐哈尔大学考研分数线都暴涨50多分,这就有些魔幻了。
张雪峰的问题在于,说得过于具体直白。经过自媒体传播发酵,即便在说话的当下,这句话是真的,说完后也可能是假的了。譬如他说齐齐哈尔大学不用复习直接进,这句话在他说之前甚至说的当下,可能存在一定真实性(或许没那么夸张,核心是想说明这是一个冷门学校分数线低容易考),结果说完后,齐齐哈尔大学由冷门变热门,分数线也大幅飙升了。说到哪个专业好就业哪个难就业,现状或许真的如此,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谁有能百分之百保证呢?会不会恰好因为这个专业本来好就业,说了之后导致一堆人报,反而不好就业了呢?被调剂到冷门专业需不需要读呢?
说什么就信什么,毫无思辨能力,到底是教育的悲哀、家庭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如果说那些高考完的孩子无经验勉强能理解,然而那么多代为提问的家长呢?难道说身处普通家庭,一点思辨能力、一点主见都没有了吗?到底是因为身处普通家庭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还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导致成为普通家庭呢?
虽然我靠着985的简历,找工作过程中总体而言比较顺利。但我仍然觉得学历(包括专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至少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有很多名校生碌碌无为,也有很多普通学子激流勇进。影响个人命运的,有家庭,有教育,有性格,有机遇。其中有些是不可改变的,如家庭;有些是不可捉摸的,如机遇;有些是能努力争取的,如教育;但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人的性格。张雪峰的经历恰恰是典型的例证,普通家庭,院校专业一般,但靠着过人的表达力,终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靠其他人的建议,就算运气好一两次走对了路,但以后是不是每次重大决策都要问人?这样就能确保人生一帆风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