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是治愈系的,至少我这么认为。读她的书,被我安排在每天晚上,临睡前。
读书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都有我这个习惯,不同品类的书,会同时在读那么四五本。但是,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刚刚起床,喜欢读一些哲思类的;白天那种有大块时间的时候,去读文史类;碎片时间,拿来读短篇小说或者新知类的文章;而李娟的书,会是上了一天班之后的解乏之法宝,或者临睡前甜不滋儿的一股暖流。
是的,李娟的书,味道是甜的;体感,是温的;好像泡温泉浴一样,一点一点沁入身体的温度,即使从水中起身,也不会马上凉去。好奇怪,她在写草原,写那么广阔那么无边的阿勒泰,写游牧民族的生活,写放羊、追骆驼、找丢失的小牛犊,怎么会有那么多可写的呢?哪儿来的那么多有趣的小事,小人物,小心思?
我和董先生,相识相知于川藏之旅,一不小心一路走到西藏的边境狮泉河镇,为的去转冈仁波齐神山;走到青海,牧区待了半个月;又跑到新疆,去阿勒泰的角落里骑马。那种日子,是可以傻呵呵的露出牙床子笑的日子。在那种时光中,我从来没经历过,在大草原上深沉的思考人生的感受。思考什么人生啊?哪有那么多愁?哪来那么多苦闷?都被眼前的广袤无际,击碎了。一片一片,轻如羽毛般落下。我读李娟的文字,亦如此。那种熟悉的感受,被她带了回来。她文字的清新,也缘于她所描写的那些沉重,早已化在了牧场的那片广阔无边的草原上。
因得李娟,明白了什么是非虚构类写作。看多了小说,会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中的虚构,而什么又是虚构中的现实。而如果真是现实,又过于赤裸裸的沉重和鲜血淋淋了。李娟的现实,是可以让你会心一笑的。那么真实地躺在月光下的帐房里,听着宁静失眠;那么真实的草原民族半懂不懂的汉话,只是用来讨价还价;那么真实的青春挥洒着,干着虚度的琐事,而这所谓的虚度,却又那么让城市里的人神往。是的,看她的生活,让人神往。“什么时候我也可以这么去虚度一把光阴啊!”读她的书,我会这么想着,嘴角弯弯翘起。
后来,不舍得看了,她的书会一点一点磨着看完。“今天就看这么多吧,留着点儿明天再看。”合上书,还会仰着头,闭目养神一会儿,不舍得从那种状态里出来。
我相信我在这里没有剧透,也许过于个人化的美化了李娟。但,文字是出自我的手,我手写我心。心里所感,抑制不住的想表达的,也就这些。你,会如何找到你的“李娟”呢?
当内心宁静的时候,一切皆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