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白卷写文章说创新教育在退潮,里面列了很多现象与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老调重弹的与应试出路的不容。我看了有点可惜这创新教育,有点杀鸡用牛刀还怕杀不了的感觉,就写篇文章说说关于高考我的经历和认识。
学籍的事情这里不谈,我们在这里只谈所谓高考的学术成绩的状况。首先我申明我的观点,愿不愿意去高考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想考,一本还是很容易考的。
为了说这句话,我上网搜了几门课的近年高考卷子(全国卷)扫了一眼。真的,家长们,二十几年了,没觉得我们的高考内容有多少变化啊,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说它简单,因为它都是确定答案,确定思路,无非是一些概念一些逻辑一些知识点罢了。
如果说中国教育制度对寒门和各种奇怪人士(包括我)有什么好的地方,那就是高考,因为有高考这个标杆在那,所以对我来说,所有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包括各种补习班,各种衡水,基本都可以忽略,这是多大一个定心丸啊。
先说说我自己在高考前的学习经历吧,小学我已经不记得了,由于家庭奇怪的原因我只上了四年,似乎成绩也不怎么好,但是反正认字和算术应该是会了。然后,初一我碰到了一个酷酷的数学老师,他把我们的数学教科书给换成了一本叫自学手册的书,一上课,头半小时自己看书学,后15分钟解答和讨论问题。哇,这位老师几乎奠定了我一辈子学术学习的方法基础!可惜不久,89以后他就被发配走了。然后,我的记忆中,初中我的时间基本都是在读小说和玩,古今中外的,流行的严肃的废品站捡的,好像全看了。直到初三下半学期,为了中考,我把所有的教科书全部找了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做了几道题,我做题一般全部做完的很少,大部分就是看看题,在脑子里盘算一下思路成立就算结束了,结果考得还行,中考完了我就上高中,一如既往地看各种杂书和玩游戏,直到高二下半学期,我才挖出来所有的教科书,有的甚至把初中的也挖出来,从头看,做一点题,大多还是看一下题脑子里觉得有思路了就过,大概也就半年,就看完了所有的数理化生,到高三,只有英语拖拖拉拉地又学了一阵(英语我的学习经历是错的!应该跟语文一样地学),语文本来就够好,政治我完全放弃(我们那时候政治必考),直到高考前两周胡乱背了两句就去考了,混个刚好及格。到最后一学期,我又转头看闲书和打游戏去了。这样的学法,上一流大学是困难的,政治会丢好几十分,英语也不够好,但是对付上个211/985之类应该是足够了。
有人说,你这是吹牛吧,显摆自己脑子好使?真的不是,我觉得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足够完成这样的任务,但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一定要做到:
1.语文,现如今还得加上英语的认字和阅读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而且它们是所有的基础,语文不好,书看的不够多不够杂,是自学不了数理化的,杂很重要啊,不要最后说光看了十八种几百本网络小说啊,要看古今中外,古典,科幻,侦探,小说非小说什么都看就可以了。看够了,最后稍微理理大纲尤其古文什么的如果杂书没看过要补补就可以了,中国的高中英语据说单词量要求还没有peppa pig的单词量大,所以如果你长年坚持了英语阅读,哪怕是很简单的,高考英语就捋一遍语法就可以去考了。
2.数理化生,有看各种杂书的基础,从完全懂的地方开始一步步往后看,把所有的概念理顺,一个个概念捋过去,不但要搞清楚概念是什么,还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有这么个概念,这个概念用来干什么,或者当时人们怎么看这件事情所以创造了这个概念(物理学的很多概念都和科学发展史有关)。如果高一的书开看觉得有模糊不清的概念,去把初中的书找出来,搞清楚再往后。数理化生的世界里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自己实在卡住了去找高手问问,但是别太频繁,问来的东西要完全内化为自己的才有用。这场自学只能在高二高三才能完成,提前了可能不行啊!为什么?因为闲书杂书没看够语文不够好!语文不够好就是逻辑不够好!我的经验,语文搞定的前提下整个高中的数理化生一个学期就足够学完了,当然解题会生涩些,如果你愿意可以再花一学期练练题那肯定是所向披靡了。
3.打心眼里想考。得是孩子啊,家长打心眼里想考没用。家长可以试图分析时政等说服孩子,但是最后必须是孩子打心眼里想考才有用。
4.只适合理科,文科历史政治之类属于你书看越多越知道好多高考标准答案是错的的学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这个听起来是吓人的,今天还在看到某文章说什么江苏高考人数和一本录取比例是十比一云云。我等于在说,只要你阅读过关,一学期,最多一年,不用任何补习班和学校,你就至少可以从啥也不会跻身前百分之十。可是看考题,看分数,大致就是这么回事,我们的课堂教育题海战术帮你把另外九成的人都毁差不多了你就占这个便宜吧。这个方法考出来的试还有个莫大的好处就是不太会忘,不仅上了大学不会忘,就算几十年后忘了,再翻翻书,几星期又找回来了,说不定教你娃考大学还能用上。
所以呢,如果有心要考,如果创新教育长大的学生尚且搞不定一个一本的话,那这教育连门都没入,我这么定义。
创新教育的目标比考一本要多太多,但如果有必要,绝对可以涵盖一个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