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世泽,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常年在广东以做生意为生。他有个儿子,叫蒋兴,常被外人以聪明伶俐、眉清目秀、谈吐大方称赞。蒋世泽的妻子罗氏在儿子年轻时就已经逝去,因此蒋兴从小就跟随父亲来到广东落脚。由于将兴的长相实在是引得行人的注意,父亲怕生人嫉妒,对外人称道将兴为侄子。
某天,父亲病亡。这时的将兴还未成年,小小年纪的他要独自担负厚葬父亲的事宜。完成厚葬事宜后,自然免不了一些亲戚来吊丧,毕竟死者为大嘛。到访的人对这个未成年人赞不绝口,王公就是其中之一。
王公也是枣阳县人,他有三个女儿,每一个女儿的容貌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并不为过,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嫁人,只剩下含苞待放的三女儿——三巧儿处于单身。前来吊丧的亲戚们见将兴如此孝顺,加上人也长得不错便向王公推荐蒋兴。王公再三犹豫后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自此王公成为了蒋兴的岳父。
蒋兴和三巧儿可谓是郎才女貌,夫妻恩爱有加。这也使得蒋兴想要去接手已逝父亲遗留下的事业而一缓再缓。一谈到要分隔两地,过异地恋,三巧儿的泪水就哗哗地洒满整个面部。过了两年,蒋兴觉得不能再耽搁了,不然真的就变成“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于是蒋兴与三巧儿定下一年之约,一年之后必定回来,不回来就是孙子。三巧儿这才忍痛放手,临走前,蒋兴特别交代了一件事:目不窥户,足不下楼。这对丈夫十分恩爱的三巧儿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也符合古代的传统。
在家做了几年咸鱼的蒋兴长途跋涉来到广东时,他的身子似乎有点吃不消了,一来就患上小病小痛,时间一久,便把和妻子约定的时间忘了。
大年初一,万人空巷。人流穿梭的脚步声以及商贩和客人们讨价还价的稀碎声充斥在整个枣阳县中,自然也传到三巧儿的耳里。她想知道这些人到底在谈论些什么?也想知道某个店铺进了什么新品之类的。但是她答应过丈夫,要做到目不窥户,足不下楼。但是一想到丈夫的一年之约没有兑现,自己也就开窗户看看也无所谓吧。街上真是热闹啊!不一会儿,三巧儿突然面红耳赤,疾步退回到床头坐下,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一个男人,还对视了,估计是来电了。
这个男人姓陈名商,大家都称之为陈大郎。陈大郎是有钱人也是个外地人,为一个叫吕公的人干活。那一下对视可谓时让这个陈大郎的小鹿砰砰乱撞,难以自拔,睁眼闭眼都是这个三巧儿。这可如何是好?他想得到她,哪怕要了他的身家和性命。
薛婆,陈大郎的贵人,因为她帮他达成了心愿。薛婆是县上的人,对县上家家户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夫妻关系不和睦、婆媳关系不好等等都逃不出薛婆的眼皮子。蒋兴和三巧儿的夫妻恩爱情史自然也不例外。
猴急的陈大郎一大早给薛婆送上银子和金子,薛婆也是一边推让一边很诚实地将金银收入囊内,放置房中,出门后的薛婆也从开始的不自信到信心满满,说着:这是包在我身上。薛婆是个能忍的人,不像那猴急的陈大郎,她似乎很懂得打心理战,可能跟她这个卖珠宝的职业有关。
薛婆卖珠宝的吆喝声传到蒋府,传到了在楼上的三巧儿。为对丈夫忠诚,既然要目不窥护,足不下楼,那请人上来可以吧。于是薛婆得以进蒋府的们,见了三巧儿这个人,目的也算是达到了。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嘛,薛婆用她的伎俩可是见了五回呢。
陈大郎在秋天如愿地俘获了三巧儿的心,夜来朝出,蒋府似乎可以更名为陈府。还是因为工作,陈大郎不得不离开三巧儿,熟悉的场面,熟悉的泪水,三巧儿决定将丈夫蒋兴的珍珠衫赠与陈大郎,两人约定来年再见。
一次饭局上,蒋兴和陈大郎相遇了,起初的陌生关系被陈大郎身上那件珍珠衫打破了,陈大郎将关于珍珠衫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蒋兴,临走前,还让蒋兴帮他送一封信,收信人薛婆,里面的信物之一的收受人正是三巧儿。
蒋兴气愤不已,回到枣阳县的第一件事便是休了三巧儿,随后三巧儿嫁给了后来广东地方的一个县长——吴杰,十六箱的嫁妆也由蒋兴一并送至。陈大郎回家后仍然穿着那件珍珠衫,妻子表示疑惑却得不到回答。陈大郎给吕公复命后,决定回到枣阳县和三巧儿赴约,却在此处听闻三巧儿被休、薛婆被暴打的事件后,自己终日惶恐而离世。
陈大郎的噩耗传到妻子处,妻子为给丈夫买棺材和付安葬费,又听得随人说某县有人位大户人家想找位伴侣并不在意女子的过往,陈氏跟这位大户人家讲述清楚情况后,两人来往多次并成为了夫妻,前夫的安葬费也得到解决。这位大户人家就是蒋兴。
一天,蒋兴在广东某地的县内和一老头发生争执,老头倒地身亡,蒋兴被衙门扣押,该县县长决定严惩蒋兴,这个县长就是之前提到的吴杰。这时三巧儿看到案纸上写着蒋兴的名字,决定向丈夫吴杰求饶,还说不饶他一命就要悬梁自尽。吴县长饶过了蒋兴,三巧儿也如实说明了蒋兴是前夫的情况。吴县长发现他们两人还是相爱的并成全了他们。
故事的最后,吴县长另外娶妻生了三个孩子。陈氏因为是明媒正娶的,是正房;而三巧儿成了蒋兴的偏房。
一段婚姻关系需要双方的维系。对于蒋兴而言,履行好自己诺言是给三巧儿的一个安全保障。而陈大郎作为一名婚恋插足者是令人诟病的,也是需要去警惕的。
不管是陈大郎还是三巧儿,还是因为所谓的“欲”,如不能把持住,总会落下悲伤的结局,三巧儿是幸运的。
故事来自<喻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