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到底有没有规律可以掌握?之《文心书话》阅读笔记
写的时候要想
好的中文作家不会滥用「的」,而是主动将词汇之间的关系理清。
作者不要将自己要做的事情交给读者,读者也没有义务去了解你的思想,即使你的思想很伟大——但事实上,伟大的思想都是简单易懂的。
写作的基本原理就是让读者少选择与辨别。大量英式中文类句子,都在人为增加反应时,让你执行更多的选择与辨别操作。
句式和语法应给尽量地简单,将要说的内容呈现出来,千万不要为了显摆而将与主题无关的知识堆在一起,那样只会显得愚蠢和无知。
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大脑会自动会对名次、动词等词组进行加工,一篇受欢迎的文章就像一件裁剪得好的衣服,好作家就像是好裁缝,好裁缝不会将布料和半成品展示出来,因为这些布料和半成品不能显现裁缝的手艺,好裁缝一定会将自己最好的作品摆在店门口,好作家也一样。
写作与修辞
如果说句法能量代表读者分析句子做出的努力;语义能量则指读者联接句子、理解篇章付出的脑力。大作家就像张爱玲、钱钟书一样,不仅常有妙句,而且对文字的节奏、氛围、情绪有着惊人的控制力,如剥春笋,交织往返,层层推进。一口气读完之后,仍不忍释卷。
读书时候最讨厌的就是烂大街的比喻、动不动的排比、生硬的诗词,但是又说不上讨厌的理由,现在读《文心书话》,觉得不是因为用得多,而是用得低级,根本不能体现语言的魅力。阅读好文章,你会觉得你跟聪明人在谈话其乐无穷,而读坏文章,你就会觉得浪费时间,无法继续。以前读好文章,未觉其好,只是觉得有意思,但现在看来,这「有意思」已经蕴含太多的心思。
多写
好作家无不明白,是因为写得还不够好,所以才要多写。
不要担心写得不够好,而是需要担心写得多不多,要将作品硬生生地推出去,才可以接受到外界的建议。如果自认为自己写得很好,却不经常写,总以为等着灵感到来才会思如泉涌,妙笔生花,那就大错特错了。保持多写,保持思考,这就是写好文章的必经之路。
写作的规律
掌握规则再活用规则胜于盲目试错。
写作到底有没有规律可以掌握?
阳志平老师说了这么一段:
中国文论讲究不要轻易点出文章「机心」,任读者自行领悟,使得中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一旦探讨写作的具体技巧与指导性强的术,往往被讥笑。所以写作的道始终掌握在那些少数人手中,在云端俯视与鄙视那些在金线之下挣扎的百姓们。
很多人看大师的文章,以为他们只是通过阅读大量的著作完成知识的储备——当然这个是必要的条件,以为他们写文章是一种天性的使然,并没有刻意使用到各种写作的技巧,古人所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强调了灵感积蓄的重要性,并将写文章的道理和规律进一步虚化,使人觉得文学与写作是可遇而不可求,这样就会给人一种错觉:没有一定的资质还真不能碰。
写作可以练习,可以分析,可以掌握规律……先学习,再练习,接着再学习,循序渐进,总比自己一路试错更好。
【一期一会】
不管科学家是否过时,聪明人总是倍受尊敬。
所以,想方设法使自己变成聪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