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如果(按道金斯的论证)欺骗行为是动物间交往的基本活动的话,就一定存在有对欺骗行为的强烈的选择性,而动物也转而必须选择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使某些行为和动机变成无意识的,从而不致因蛛丝马迹的自觉迹象,把正在进行的欺骗行为败露。因此,说自然选择有利于神经系统是更准确地反映了世界的形象这种传统观点,肯定是一种关于智力进化的非常幼稚的观点。
前 言
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载运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人呢?
总结
1.选择的基本单位,因此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严格说来,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遗传单位基因。
2.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普遍的利益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上述有关利他和自私的定义是指行为上的,而不是指主观意识上的。自私性所指向的利益是指“生存的机会”。
3.一个明显的是利他性的行为,表面看去似乎(不管可能性如何小)使利他主义者有较大的可能死亡,而受益者有较大的可能生存下来。更仔细地观察一下,常常会发现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我要再次声明,我绝不是说它们的潜在动机都是心怀自私。我的意思是,这种行为对生存可能性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同我们原来的设想正好相反。
·自私性举例:黑头鸥吃邻居的雏鸥,雌螳螂在与雄螳螂交配时吞食雄螳螂(同类相食);帝企鹅相互推脱率先潜入水中看是否有海豹;拒绝分享珍贵的东西,如食物、配偶等。
·利他性举例:工蜂为了保存群体食物而对侵略者刺螯自杀;小鸟看到飞禽会鸣叫警告同类但这增大被捕食的风险;父母付出很大代价喂养和保护幼儿。
4.我们的基因可以驱使我们的行为自私,但我们也不必终生屈从。如果我们在遗传上生来就是利他性的,再去学利他主义也许不那么困难。在动物中,只有人类受文化,也受后天获得的以及继承下来的影响的支配。
5.人道主义以全人类的物种作为我们同情的目标。但是,我们有一种既古老又根深蒂固的情感——同一物种中的成员同其他物种的成员相比较,前者更应得到道义上的特殊考虑。所以我们谴责吃人的行为,但是会食用其他物种。
6.个体(基因)选择理论:即使在利他主义者的群体中,几乎可以肯定也有少数持不同意见者,拒绝作出任何牺牲。同个体竞争中那种短兵相接速战速决的搏斗相比,群体灭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甚至在一个群体缓慢地、不可抗拒地衰亡时,该群体中的一些自私的个体,在损害利他主义者的情况下,仍可获得短期的繁荣。
7.群体选择理论:生物的进化是“为其物种谋利益”或者“为其群体谋利益”。一个群体,如一个物种或一个物种中的一个种群,如果它的个体成员为了本群体的利益准备牺牲自己,这样的一个群体要比与之竞争的另一个群体,如果它的个体成员把自己的自私利益放在首位,灭绝的可能性要小。(作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反驳的例子是:狮子和羚羊同属哺乳纲,那么狮子就不应该捕杀羚羊,而应该捕杀鸟类或爬行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二章 复制基因
总结
1.人们一直试图揭开人类生存的奥秘,而迄今为止只有达尔文提供的答案是令人信服的。
1)适者生存:其实是稳定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table)这个普遍法则的广义特殊情况。自然选择的最初形式不过是选择稳定的形式并抛弃不稳定的形式。
2)竞争:原始汤是不足以维持无限量的复制基因分子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地球的面积有限,但其他一些限制性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复制基因变得越来越多时,构件因消耗量亦随着大增而供不应求,成为珍贵的资源。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复制基因必然为了争夺它们而互相搏斗。复制基因在进行这种斗争时不动任何感情,更不用说会引起哪一方的恶感了。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确是在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因为任何导致产生更高一级稳定性的复制错误,或以新方法削弱对手的稳定性的复制错误,都会自动地得以延续下来并成倍地增长。
2.物种的形成和进化的具体解释
1)环境条件——原始汤: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认为"原始汤"就是大约三十亿到四十亿年前的海洋。有机物质在某些地方积聚起来,也许在岸边逐渐干燥起来的浮垢上,或者在悬浮的微小的水珠中。在受到如太阳的紫外线之类的能量的进一步影响后,它们结合成大一些的分子。现今,大有机分子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我们甚至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会很快地被细菌或其他生物所吞噬或破坏。但细菌以及我们人类都是后来者。所以在那些日子里,大有机分子可以在稠浓的汤中平安无事地自由漂浮。
2)生命的祖先——复制基因:它并不见得是那些分子当中最大的或最复杂的。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能够复制自己的拷贝。具有以下特性:
a 并非完美无缺,准会发生差错。差错最终使进化成为可能。原始的复制基因大概产生过多得多的差错。不管怎样,它们出过差错是肯定无疑的,而且这些差错是积累性的。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原始汤中充满了由好几个品种的复制分子组成的种群,而不是清一色的全都一样的复制品,但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裔"。
b 出现朝着"生育力"变得更强的"进化趋向"。某些品种由于内在的因素会比其他品种来得稳定。某些分子一旦形成后就安于现状,不象其他分子那样易于分裂。在汤里,这种类型的分子将会相对地多起来,这不仅仅是"长寿"的直接逻辑后果,而且是因为它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复制自己的拷贝。因此,长寿的复制基因往往会兴旺起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话,那就会在分子的种群中出现一个朝着寿命变得更长的"进化趋向"。但其他的条件可能是不相等的。对某一品种的复制基因来说,它具有另外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为了在种群中传布的特性。这就是复制的速度或"生育力"。
c 复制的准确性。假定X型分子与Y型分子的寿命同样长,复制的速度也一样快,但X型分子平均在每十次复制过程中犯一次错误,而Y型只在每一百次复制过程中犯一次错误,那未Y型分子肯定要变得多起来。种群中X型分子这支队伍不但要失去它们因错误而养育出来的"子孙",而且还要失去它们所有现存或未来的后代。
3)我们既说复制错误是发生进化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又说自然选择有利于高精确度的复制过程。进化在某种含糊的意义上似乎是件"好事",尤其是因为人类是进化的产物,而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想要"进化。进化是偶然发生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尽管复制基因(以及当今的基因)不遗余力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4)人类是复制基因的容器,是其赖以生存的运载工具,是生存机器。它们群集相处,安稳地寄居在庞大的步履蹒跚的"机器"人体内,与外界隔开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间接途径与外部世界联系,并通过遥控操纵外部世界。它们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