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有坚韧自我的人能对抗压力,从而为自己的心智保持了空间,心智就可以较好地运作;
相反,自我不够坚韧的人此时的自我会岌岌可危,心理空间被死亡焦虑充满,处于一种意识狭窄状态,于是现实选择空间也变少了。
童年极其孤独、内心极度缺乏爱的人追逐爱时,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好处就会扑上去;
当遇到危机时,他们的心理空间让他们只能处理眼前一两步的问题。提升挫折商的本质是,拥有一个坚韧的自我。
内聚性自我(Cohesive Self)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的概念,也有人翻译为“核心自我”,但武老师觉得更准确的翻译,还是直译因为“内聚性自我”。
所谓内聚性,意思是你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关于内聚型自我,科胡特有这样一句描绘: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
意思是,当一个人形成了内聚性自我后,就可以经受情绪惊涛骇浪一般地拍打了。
武老师的一个说法是,在内聚性自我形成前,一个人就像是环境的响应器,对别人的评价超在意,而努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环境认同的最好。
形成内聚性自我后,你仍然会对环境敏感,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由此,你就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的能力。
内剧性自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它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上,这种自恋感,是一种内聚力,可以将你关于自我的各种素材黏在一起。
由此我们知道,对于还没有形成稳定自我的孩子来说,好父母的容器功能非常重要。所谓容器功能,就是孩子把事情做好后,认可他,孩子遇到挫败后,支持他,这都是在说你是好的。
反过来也可以说,对一个孩子动不动就进行批评,甚至主动提供挫败感,这种挫折教育,根本是一条错误的路,它不会提高孩子的挫折商,实际上恰恰会降低孩子的挫折商。
真要提升一个孩子的挫折商,就需要保护孩子的这种基本感觉——“你是好的”。
前两年,武老师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说:你事情做不好,都不是因为,你不好。
这个简单的句子,击中了很多人,大家纷纷感慨这句话中包含的感觉,在各种环境中太难得到了。但这其实是高挫折商的精髓。
问答一
问:高挫折商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成为高创造性的人呢?因为背后都有一个牢固的自我和足够大的容器,去承接和世界三元关系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并且可以接受汹涌而来的情感上的冲击。
答:之所以把“挫折商”放到“创造”这个大主题里,就是想表达高挫折商和高创造力有一定关系。
不过武老师说,他没有做过实证研究,目前这样说只是一种假设和推理,或者说他个人持有的一种理解。
更为精细地理解的话,他认为高创造力的人未必有高挫折商,但高创造力的人,如果不仅仅是要灵光一闪,而是想要完成一个产物,那高挫折商就很重要。
问答二
请问:积极和消极归因是否与全能自恋有关呢?那当形成了“我不是万能的”这样的想法时,会更加认同世界有其运行的规律。
而当遇到了在“规律”这个框架下,可以解释的挫折时,就会减少对自己与外界的攻击。相反,具有全能自恋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会将错误、责任自恋地归因到自己,或是外部,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武老师觉得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的确,从普通现象上来看,越是自恋的人,越容易有暴怒,这可以转化成无助,既归罪于他人,或归罪于自己,这会给严重自恋的人构成严重的障碍。
但同时我们也得看到,无数所谓成功人士,都是有极其巨大的自恋,他们会有严重的归罪,而通常都是归罪别人,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自我。
但自恋是驱动他们的燃料,而同时他们又也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结果最后获得了成功。
所以说,挫折商的根本,还是自我的坚韧度决定的。
问答三
问: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感觉挫折商的高低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周围环境中高挫折商的人较多,或影响力较大,自己的挫折商也会受影响而提升;如果低挫折商的人多或影响力大,则自己的挫折商也会降低。
后来又想,也许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内部评价体系的人,本身有一个比较稳固的自我,也就是老师说的内聚性自我,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
因此,是否可以理解为,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一般都有高挫折商,而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挫折商,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呢?
答:武老师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这份理解也很细腻。
应该是吧,内部评价体系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有高挫折商,但环境的影响也会对一个人构成巨大的影响。
在宽松的环境下,个人就有了更大的试错空间,严苛的环境下,这个试错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没有。
对挫折商低的人而言,当遇到挫败后,去寻找能支持自己的人,这就是去寻找外部环境的支持。但如果外部环境中都是苛刻的人,那还不如憋在心里。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学校被霸凌,回家却不会对父母说,因为说给父母听,常常意味着他们会遭到父母的攻击,所以不如不说。
问答四
问: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一个人他在某些事情上挫折商高,在某个特定类型的事情上挫折商低?
比如我,每次在感情中上受挫,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低迷好一阵子,但是在其他事情的挫折上,我总能很快振作起来,并能不断在试错中前行。
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武老师觉得肯定是这样的。
人极少可能是全才,对于大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有一个或者一些自己擅长的通道,在这些通道上,自己的生命能量得到足够锤炼,因而具有高挫折商。
所以相对而言,人都是在某些维度上,有高挫折商,有些维度差一些。例如对武老师而言,他是考试机器,这方面他的挫折商很高,但在人际关系上,他的挫折商是很低的。
同时,如果一个人形成了内聚性自我,那这个人的高挫折商就会波及到他生命中的每一方面。
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挫折商的人可能在每一方面的挫折商都高于低挫折商的人,只是在不同方面,他还会有挫折商高低的区别。
问答五
问:积极的力量说道,幸福与否取决于心态。王阳明早年一直在追求格物致知,晚年却钟情于求诸本心。
这些与老师课堂中所说的外部环境、外部关系对人的内聚力、稳定性形成的重要性有没有矛盾呢?
答:王阳明龙场悟道时,领悟到“此心之外,更无他求”,然后对他而言,一切就可以“求诸本心”。
但是,在一个人没达到这种级别前,是不能持有这种态度的,这时人还是活在“我”与“你”与“它”的关系之间,还需要借助外部环境以及关系,来认识和萃炼自己的内心。
问答六
问:多维度的认知,应该就是多维度的自我1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学习武老师的课,或者说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产生多维度的自我1,可以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修通很多桥,总有一座桥能走的舒服。
这座桥会让你有一种体验就是,本我没有那么危险,超我没有那么严厉,甚至与二者可以互相共存,所谓的修通自我,是这样一种体验吗?
答:不知道你说的多维度的认知,是不是吴伯凡老师的观点——“盲维”,所谓盲维,就是你少了一个维度,这个词真的是非常有解释力。
例如武老师的考试轨道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处于“盲维”的状态中。
他只看到了他作为考生的感知,却没有认识到,考试是考生和考官的关系中的事,而当他能做到,从考官的角度看问题时,他就增加了一个看事情的维度,然后出现了剧变。
另外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大师课,也是他经常向人推荐的课程,梁宁老师讲的“点线面体”的概念,一下子拓宽了他的思维。
点就是零,没有认知;线就是一维,面是二维的;体就是三维的,你是只陷入一个点,还是能从线面体的多维度去看事情,境界会完全不同。
问答七
问:武老师,如果自己本身就不算是高延伸的情况,但别人总是以高延伸来对待自己该怎么办呢?
我在自家的小公司工作,公司的管理者是我的父亲。在工作了几年,特别是经过学习了您的心理学课,我发现这个公司就是满足我父亲全能自恋的一个场所。
他对员工的要求是“不能反嘴”,为此还辞退过人。对所有的人都颐指气使,经常为一些很小的事发很大的火。
每当我有工作没做好,哪怕只是一个指出问题然后改正就可以的事情,他都会有一套说辞来教训我,几乎每天都会说我“整天管着干什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只要我反驳,他就会特别生气,以至于为了不让他气出病来,我现在很少跟他说话只是听着他说。
这种情况对我自己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如果不是在得到学习,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我大概已经因为抑郁症被送到医院去了。
虽然过去试图跟他沟通,但他完全不理会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就像活在一元世界。我过去不觉得自己是个多受不得挫折的人,但这几年已经被折腾的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没用,是个废物。
这个小公司也不能离职,父亲也60多了,真怕说离职把他气倒了,那就罪过大了,除了自我调整和忍耐,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答:一位老板这么做时,他就是在严重侵略别人,并给别人构成了创伤,而作为被侵略者,这时人们能持有的反应是:战斗、僵住和逃跑。
这是老板说了算的地盘,战斗难度很大,所以更多人选择了逃跑,而你选择的是僵住。
你父亲才60多岁,你还有逃跑的机会,等他70多甚至80多了,你更是没逃跑的机会了。
至少你要知道,你是处于僵住的彻底无助状态,任由父亲摆布,这既是对你的不尊重,也是对你父亲的不尊重,更是对你们父子关系的不尊重。
因为真正尊重的方式,就是让真相呈现,让你父亲活在世界并不是完全如他所愿的真相之中,这样他会启动他的智慧和力量,去学习。如果你一味退让,就是在对他说,他是可以这样活着的。
但是武老师这里说说是很容易的,你真正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建议你找一位靠谱的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帮助,度过这一关。
思考
“你事情做不好,都不是因为,你不好”这句话让我好感动。我想起了昨天和今天一系列的不顺利,挫折导致的挫败感。
昨天的时候,先是桌子上很多灰,我一碰粘了一手,等到我把灰都擦干净的时候,打开电脑,接着发现快捷键,不管用了。
然后我就开始处理,折腾了半个小时,还是不管用。我开始变得焦躁,感觉到受挫,一种无力感从心头升起。烦躁的挠头,想抱着头大喊。
这个时候,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找解决方法,终于弄好了。接下来要登陆微信,结果发现忘记密码了。又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终于把微信弄好。
情绪真的是惊涛骇浪,而我的自我就像海浪中的一个小岛,一不小心就会沉沒。我需要不停的告诉自己,困难都是眼前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换个地方困难就不存在了。
这两天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我发现,原来我自己这么自恋,这么容易受挫。我的心里,住着一个特别容易受伤的宝宝。
下次痛苦时,不要老问自己“为什么”,而要多问自己“为了什么”,为什么是关注的过去,为了什么关注的是将来。
对于教育,一定要小心:不要把“挫折教育”变成“绝望教育”。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