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我住在了小镇上。
前两天,老妈提着菜篮去小河边洗菜的时候说要顺便把垃圾丢去河边的垃圾场,我好奇地问难道楼下没有公共垃圾桶?老妈说每天清早有人在楼下喊着收垃圾,但是我们刚搬进来,没交垃圾管理费,所以暂时只能自己把垃圾丢去垃圾场。
今天刷牙的功夫,我在阳台上站了一会儿,正巧看到了收垃圾的一幕。
穿着橘黄色衣服的环卫工人停住拖拉机上,爬上后车厢踩着脚下的垃圾,上面的垃圾已经堆满了车厢,所以他不得不这么做吧。大概因为我们这儿是小镇的街尾,垃圾车已经路过了绝大多数人家。
好几个人正在车尾处自顾自把手里提的几小袋垃圾丢入齐胸高的垃圾箱里,动作看上去有点儿费力,时不时还得拨弄一下,生怕自己丢上去的垃圾再掉下来。除了小袋垃圾,一般还有一个装满了东西的麻袋,直接丢到垃圾箱里。
收完这一处,环卫工人又把拖拉机往前行驶了十几米,特意停在了我家隔壁某个酒家前面。酒家老板早就站在店门口的树旁边,一见垃圾车停下了,赶忙提着垃圾桶把垃圾倒进去。大概是由于垃圾箱的海拔过高,他不得不用双手把垃圾桶底部抬起,扣了好多次,才倒好了垃圾。
酒家老板回头去拿树旁边地麻袋。本以为他也会把大麻袋丢上去,不过麻袋丢上去之后,酒家老板又攀着拖拉机的铁栏杆自个儿爬上了垃圾车,把麻袋倒过来扣呀扣,里面倒出来厨余垃圾和烧完了蜂窝煤。原来他是想把麻袋再次利用。
从我的角度看下去,要不是店老板那紫红色的羽绒服和笔挺的西装裤看上去还挺舒心,不然会真以为那处置垃圾的模样还真专业,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做完了这一切,酒家老板把麻袋丢下车,依靠着拖拉机栏杆跳了下来。而一直坐在位置上的环卫工人就把车开走了。
垃圾车上的广播继续播着,乡音太浓厚,以至于连我都需要仔细辨别才知道说的究竟是哪几个字眼,真让我我怀疑那大概是环卫工人自己录下的声音。探身顺着垃圾车前进的方向望去,基本上每栋小楼的门口都堆了几袋大垃圾,最靠近垃圾车的两三户人家的垃圾旁站了人,正目视着垃圾车的靠近。
时间是八九点,算不上早,大概是由于小镇被连绵不断的山包围着,雾气的浓度从山顶以次往下递减,远处的稻田中的青菜打着一层明显的白霜。
灰白色的城镇正是笼罩在这样一层层似雾气,其实也似雾霾的灰白色气体之中,这一处街道还有着几株古老的高大的在城镇少见的法国梧桐树,垃圾车的广播打破了房多人少的寂静,居民正在往垃圾车上丢垃圾,多了点自食其力的意味。
大概是在城市生活习惯了,眼前这一派在居民眼中祥和的气息,在我看来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记得听哪位名人说过,都说国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从某些方面来看,中国才是最讲究平等的地方。他当时举的例子是,在北京等特发达地区请一个保姆,或者说家政,很多时候会碰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大家都是人,我不过是拿了你的钱,凭什么要听你使唤甚至受你的气?于是很多家庭不得不频繁换保姆,对菲佣或者英国管家类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当我站在阳台上,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那位环卫工人大概也就是这镇上或者镇附近的居民,平时交往的肯定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居民,不过是早上多做了收垃圾这一样工作而已。让居民主动把垃圾打包好并丢入垃圾箱内,一开始这样的习惯的确省时省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的素质,但是那位酒家老板需要自己跳上垃圾车倒垃圾,并在上面踩踏铺平,这就让人汗颜了。
我一向认为职业无贵贱,但是术业有专攻,做一行就应该把工作作到位,尤其是服务行业,这无关乎什么应不应该甚至尊不尊严,而是专业素养。
我不能武断地说,楼下那位收垃圾的环卫工人应该帮人倒垃圾,只是觉得大概正是由于不把自己当前的位置摆正,所以才没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以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追求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