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吃饭困来睡,莫把身为累。饮食文化涉猎极广,身为吃货稍稍聊一下三国时期的饮食,有未尽之处,还望指正。
主食
从汉代到三国时期,最大的变迁可能是张骞带来的,看看那一串带“胡”字的食物,如如胡麻、胡瓜、胡豆、胡蒜、胡荽、胡椒等,功莫大焉。案《周礼·天官》郑玄的注解,九谷分别为:黍、稷、秫、稻、麻、大豆、小豆、大麦、小麦,也是汉代的主要农作物,郑玄还补充了一下,九谷没有秫、大麦,相应应为粱、菰gū米。
“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九穀无秫、大麦,而有粱、菰”——《周礼·天官》郑玄注
三国时期的主食有各种饭、饼,如栗饭、稻米饭、胡饭、胡饼,有意思的是西晋束皙写了一篇《饼赋》,里边涉及了十几种饼,像包子、面条、馒头、猫耳朵等面食全被归进“饼”类。魏晋时期有很多咏物赋,关于食物的...
顺便提一句,传言诸葛亮所作的那“馒头”,还不如说是大肉包子,里面分明放了羊肉、猪肉,而且用来祭祀体型肯定小不了,应为巨无霸肉包子。案《齐民要术》,馒头的记载也是有的,那会儿人们就已经掌握发酵技术了。
“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miàn,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事物纪原》
“麵miàn一石。白米七八升,作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著火上。酒魚眼沸,絞去滓,以和麵。麵起可作”——《齐民要术·卷九》
汉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三顿饭,百姓一般就两顿饭,贵族才能吃到三顿,皇帝可以吃四顿。而豆类也曾作为主要食物,比如汉末杨沛就曾攒了千斛豆子,恰逢曹操迎天子时没有粮草,杨沛适时奉上作为军粮,可见那会儿大豆算是士兵的主要食物。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收䝁lāo豆,阅其有馀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馀斛,藏在小仓”——《三国志·贾逵传》注引《魏略》
另外,还有个逸士闵贡,家中清贫就含着豆类喝水充饥,别人送他生蒜也不愿意接受,就差风餐露宿了...
“党见其含菽shū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
流食有粥、羹,如“莼鲈之思”、“千里莼羹”这两个成语,陆机拜访王济时,王济就指着羊酪问“你们江东有什么能跟它比的吗?”陆机回应“千里湖莼菜做的汤,连盐豉这种调味品都不需要。”这也被认为是一时名对。
粥就很常见了,遭遇饥荒布施行善的时候,就是分发面粥,比如朱桓。当然也有摆上米肉吸引人的,如张鲁。司马懿装傻的时候就是喝粥洒一身。臧洪被袁绍围攻的时候,也是把仅有的一点米煮成粥分给将士,至于后来连粥都没有了吃啥,就不提了...
深夜写吃的,真的会饿...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