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小诺
昨天跟闺蜜聊天,谈及近况和将来打算,我说刚考了个心理咨询师,明年孩子上幼儿园,打算重新步入职场。
她回复,加油加油。
想想自己已经告别职场两年多,全职在家带娃并没有让我有跟社会脱节的恐慌感。相比于辞职当时的纠结和担忧,时至今日,陪伴孩子走过完整的两年时光,自己也在育儿过程中慢慢成长,满满的幸福。
不能说当初的选择辞职带娃是对是错,只是在自己权衡后,遵循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并心怀坦然和欣喜去接受,这已足够让我万分庆幸。
选择做全职妈妈的时候,我很明确自己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把孩子带好,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美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更多的陪伴,自己也因为身份的转变而多出一双崭新的眼睛,见证一个新生命的成长。
只是不曾想过,因为孩子的到来,我的生活每天都在悄悄改变。新生命会以他强大的能量触角,一不小心就会给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以全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也越来越深刻得感受到,育儿这件事并不是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全身心得投入,每一步都是在成就自己。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做全职妈妈以后我没有赚钱,却学会了几件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儿。
一、学习心理学
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在大学义无反顾的选择心理学专业。实在没想到30岁的我,居然会如此着迷得爱上一门学科,每天习惯看些心理学资料,自我觉察,反思生活。
以前总以为学习心理学的都不是一般人物,仿佛他们拥有一双带穿透力的眼睛,把外人看破。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职业在我眼里是有着深厚功底的大师,满身都是睿智。
直到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才知道,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去看穿谁,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内自省。哪怕是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指点迷津时,自己也是受益者,成长者。
育儿是我决定好好学习心理学的一大动力,尤其在孩子一周岁以后,他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向我宣告,我的生活我做主。如何拿捏一段亲子关系,成为我关注的问题。我曾一度用高音调,暴脾气跟他对抗,每次都是两败俱伤。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已经看过不少育儿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关于如何沟通,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实施正面管教之类的,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但是真到自己实施起来却发现异常困难,孩子一有问题,要么各种焦虑,要么大发雷霆,结果是整个家庭的灾难。
后来在学习中一点点自我觉察,当我把视角从孩子转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一切都明朗起来。
不管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还是脾气不好等等,很多问题都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问题,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有的育儿导师会提醒家长,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第一件事是先看看自己,尤其是母亲那里出了问题。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很害怕因为我对孩子的爱没有正确打开,一不小心成为伤害。
这两年做了好多这方面的思考和调整,很多孩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育儿过程中也变得更加淡定和温和,一点点看清自己,接纳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越来越好。
二、不断自我投资
全职这两年是自己读书最多的两年。起初是担心不工作会跟社会脱节,一心督促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
当学生的时候我并不怎么爱读书,现在带孩子越忙,越想方设法去偷时间看看书。想来以前读书还是过于功利性,即使有行动,也缺乏真正的热情。现在对书有种如饥似渴的期待感,这样的热情让我又惊又喜。
看了不少育儿心理学,关于育儿,全球不少流派,读书的目的不是去追随哪家,而是为自己的育儿节奏增添一些新的视角,我们同时带着学习和质疑两种态度,反复思考,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妈妈告诉孩子为何要读书。妈妈用一个魔方来解释,告诉孩子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就是,有的人只能看到魔方的一个面,而有的人会因为读书而开阔思维,同时看到魔方的其他几个面。
对孩子,我也有这样的期许,希望他对读书保持兴趣,多接触点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理念,反思自己,启迪心性,不要被一时的鸡毛蒜皮羁绊,能够看到远方和未来。
英语曾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的一门学科,工作后一点点扔掉了,今年突然有了重新拾起来的冲动,报了网络课程,每天学习一点点,慢慢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找回了当初的喜爱。
尤其在孩子进入语言学习的第一阶段,给他读读英文绘本,没事儿说句简单的英文,说几次自己就能脱口而出了,这又成了我拾起英文的新动力。
网络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途径,即使全职在家也可以享受各路名师的优质课堂。
不管是生活还学习,只要我们愿意尝试和坚持,可以随时投资自己,每天都能不断进步。
三、学习时间管理
带孩子的生活确实比较忙碌而琐碎,有段时间因为孩子白天睡眠时间比较短,我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每天都过得很烦躁,跟老公抱怨带娃辛苦。
当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在脑袋里回顾这一天的生活,发现除了围着孩子转,家务转,刷刷手机,似乎真没做其他的事儿。
想看书学习,没时间。
想看个喜欢的电影,时间不够。
有时候,忙得连洗衣服的时间也没有。
时间都去哪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一次次感叹不上班比上班还要忙,自己的时间实在太少。
有一天,在网易公开课看到Laura Vanderkam的一篇演讲,讲到如何管理你的自由时间,里面的观点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我们没有把时间花在对的事情上。如果想面面俱到,只会让时间悄悄溜走而毫无所获,而真正的时间管理者,只会把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这给了我一个启发。我尝试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程度排列,有先有后,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好安排。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全职带娃的日子也变得有条理有节奏,而不是天天稀里糊涂,忙得晕头转向,除了乱还是乱。
当我计划好要读书的时候,做家务就是次要任务,空个一天也无妨。我要知道自己没有分身术,有必要抓大放小。
每天清早起来,我会第一时间打开心理学音频课程。
孩子午睡以后,利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看看公众号的更文。
陪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一心一意,跟他交流互动,看书搭积木,配合他的角色扮演,让亲子时光更有质量。
当每天的生活都有计划有安排,有条不紊,日子充实起来,焦虑也就慢慢减少了。最重要的是,妈妈开心的时候,孩子也格外乖。
四、学会用心生活
之前跟一个宝妈讲,我和老公都在家学心理学,她说,你们这样的人幸福指数一般都比较高吧。
幸福是一种感受,当现实满足了我们的追求,就会比较幸福。每个家庭的生活理念不同,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幸福这种能力。
这两年我们都在改变,家里多了个小宝贝,会时时刻刻给我们上课,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去思考,尝试和改变。
我们一致认为,人生说到底是一次体验,我们需要把精力用在自我投资和体验上,要让生活有温度,有滋味。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我们需要给孩子示范。
老实讲,我之前是个比较务实的消费者,买东西只看功效。而现在,我更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如何用物件来丰富自己,点缀生活。
作家艾小羊说,花几万块钱买名牌包的不一定是有钱人,但是舍得花几百块钱买个围裙的一定是有钱人。
她说,每天都用的东西,一定要有好的设计,体贴的小细节,让你真的愿意每天去用。
舍得在我们每天都用的小东西上投资,才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过去务实的生活追求总感觉少了那么几分情调。有的人花钱是买物质的,有的人花钱是为了体验和感受。
比如和老公一起把家里的日用品都做了调整。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形状独特,图案精美的的碗碟,杯子,换了材质优良的筷子,选了一对心意的黑白配情侣漱口杯。
以前夸老公厨艺精湛的时候,他经常回我一句用心做的东西不会差。
自己带娃也是如此,用心陪娃读绘本,可以把几十块的绘本读出几百块的价值。
用心做的事情,也会给心灵以滋养和享受。
饭桌上品尝的不仅仅是可口的饭菜,还有爱的味道,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很多人永远不知道换一套餐具,可以改变饭菜的滋味。
《小王子》里,小狐狸告诉小王子,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需要用心体会。
我们习惯了被快节奏推着走,其实慢才是快,安静的时候往往更有力量。我们习惯了靠大脑思维,就忽略了自己身体的感受,其实脑袋是会骗人的,身体才知道答案。
每天陪孩子出门运动,沐浴在阳光下,看看天空,看看花草,孩子趴在地上,又惊又喜得对我说,妈妈,妈妈,看,小蚂蚁。他看得那么入迷,这些我们咱都忘记好多年的兴奋时刻,只有在孩子眼里那么珍惜。
感谢孩子的到来,让我真切体会到了生命初期最真实的模样。那样的简单,纯净和美好,我们都曾拥有过。
我也越来越相信用心投入得去做一件事,投入得去爱一个人,我们就会收获幸福。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
五、不当家庭主妇,只做全职妈妈
我是在全职很久才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辞职带孩子,我的身份是全职妈妈,而非家庭主妇。老公负责赚钱,我负责全职带娃,两个人分工不同而已。
我和老公的家庭分工也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改变。他依旧负责做饭,我依然负责刷碗。家务劳动两个人一起承担。他没有因为自己赚钱而又有优越感,我也没有因为自己不赚钱而心虚或者恐慌。
老公从以前的工作狂转变为合格奶爸,我感觉自己全职后反而越来越富有了,无论如何,我们都一点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晚上我学习写文,老公带孩子出去串门,周末把孩子交给爸爸照看,我有一段时间独处,或看看书,或逛逛街,或发发呆。不管做什么,那时候,我可以暂时忘记妈妈的身份,完完全全做我自己。
这样做的好处是爸爸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带娃的工作中来,在亲子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妈妈适当获得缓冲的机会,心情变美好,也有利于更好得陪伴孩子。
每次外出听课,看着孩子和爸爸一起跟我友好的说再见,我可以放心得把孩子放下,相信爸爸可以做好。
最近扬言要练出马甲线,每天晚上做运动的时候,老公也会加入锻炼,做平板支撑的时候,儿子爬上爸爸的后背,又在妈妈身下钻来钻去。
那时候会感觉到自己身上有无限的能量,一不小心也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活。
以前总以为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工作,生活势必遇到瓶颈期。现在我相信不管多大年龄,我们的人生依然可以有很多可能。只要我们愿意尝试,能够坚持,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依然可以在自己人生的区间内,把每一步都迈的自信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