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成为万众敬仰的新中国领袖时,毛岸英却悄悄走进了北京第一机器厂,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
这一年,刘思齐也满了18岁。毛岸英与刘思齐商议先国家后个人,于是把婚期定在了开国典礼后的10月15日。此时的毛泽东日理万机,但他还是决定亲自为儿子岸英和刘思齐举行婚礼。
婚期将至,毛岸英和刘思齐为婚礼做着准备,新房里几件旧家具已是全部的家当。不过,这两个从苦难里走出来的年轻人都很满足,甚至难掩兴奋,因为他们即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1949年10月15日,在延安相识、在西柏坡相知、相恋的毛岸英与刘思齐,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中南海里毛泽东的菊香书屋成为了毛岸英和刘思齐婚礼的操办地,在这里,他们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
没有结婚礼服,没有敲锣打鼓,这就是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儿子的婚礼,比一般平民百姓更为简陋朴素,这场婚礼,也因为中央四大常委的共同见证而显得非同寻常。后来,这场婚礼,被称为是一场最小场面却最高规格的婚礼。
婚后,只要毛岸英在北京,刘思齐就经常和毛岸英一起找主席聊天。他们和毛主席交谈没有代沟,聊天很快乐,毛主席见到儿子儿媳总是很高兴,谈得很热闹。
结婚以后,毛岸英先是作为俄语翻译随中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之后又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尽管丈夫工作繁忙,正在完成学业的刘思齐依然幸福地在每个短暂相聚的日子里感受着爱情的甜蜜与家庭的温馨。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琐碎,甚至拮据,对毛岸英和刘思齐来说,一碗炸酱面已是奢侈,但他们却都很满足。每当周末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毛岸英和刘思齐便携手在静谧的小路散步,相互倾诉,彼此间的爱情。两个年轻的心,更加贴近。一路上,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个时候,两人最奢侈的浪漫,就是看一场电影。两人一起承担痛苦,一起分享快乐,日子平淡而满足,然而这样的幸福竟然是那么地短暂。
对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毛泽东是一位领袖,对于他身后的这个家庭来说,毛泽东更是一位承担了太多别离的父亲。十个子女中,长子岸英一直是他最深的惦念,每当他们在一起共叙天伦的时候,这样的画面总会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仁川登陆。1950年10月,联合国军跨越三八线,占领朝鲜首都平壤,并悍然轰炸中国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9月30日,刘思琪因为阑尾炎手术而住进医院,医生说需要开刀做手术,当时的岸英并不在身边,也找不到思齐的妈妈,于是,医院的院长签了字。住院期间,毛岸英由于公务缠身,只探望了妻子一次。
1950年10月8日,中国紧急组建志愿军入朝,毛岸英主动请缨随军参战。得到父亲支持后的毛岸英却并没有把这个决定告诉卧病在床的刘思齐。
10月13日的晚上,毛岸英第二次来到了妻子的病房前。而毛岸英这次来到医院,是要向妻子刘思齐道别。这个秋日的夜晚,对于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思齐,毛岸英隐瞒了自己的行程,始终未提到他要去的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朝鲜。毛岸英还嘱咐妻子刘思齐,要经常回去看望父亲毛泽东和弟弟岸青。这时,窗外闪过一道亮光,原来,天安门广场在燃放焰火,腾空而起的礼花如盛开的秋菊,映红了夜空。
而尚不知情的刘思齐对丈夫依依不舍,她一直将毛岸英送到了楼门外,岸英告诉妻子,他去的地方很远,交通不方便,收不到他的信不要着急。因为那个时候是十月中旬了,天气已经很凉,岸英担心思齐感冒,所以岸英不让她再送了。
但是,一直让刘思齐不明白的是,你走就走吧,说说再见握握手就完了,但是岸英却朝自己的妻子深深鞠了一躬。这是从来没有的很深的一个躬,然后他看着思齐,没讲任何话就走了。
当时的思齐被他鞠了那个躬高懵了,站在那里发呆,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道别,而且,不是一般的道别。被蒙在鼓里的思齐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这会是自己与丈夫毛岸英最后的诀别。
1950年10月14日,就是毛岸英踏上征途的日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