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1)
点击收听音频(2)
点击收听音频(3)
点击收听音频(4)
思考营正式运作,已经步入了第三周。跟大家交流之后,发现大家普遍对于思考营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有疑问,今天我就做一个专题节目,来好好说明一下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具体采取的训练方法。
关于我们思考营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实现我们每个人更好的成长,关于成长我们也从年龄的维度,做了相关的专题——86期:成长是硬道理,今天就从内容的角度,更为系统地解剖一下成长,顺便为大家解答普遍的疑问——思考营到底训练什么、怎么训练的问题。有些观点,可能会跟上期节目重复,但也放心,同样的一件事情,角度不一样、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认知与心志、融入现实、实现积累
步入正题,所谓人生的成长,是有三个内容的,一、认知与心志要不断地打破、不断地重构,二、人生要面对现实、掌控现实,不能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同时,要懂得给自己打造一个现实环境,三、人生要有积累,包括财富、人脉、团队、影响力、以及良好的习惯等等。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1 重构认知
先看第一个成长内容——不断的重构认知与心志,这是人生发力的基础。
这里之所以说是重构、而不是建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部的原因,也就是世界在不断的变化着。如果千年之前说这句话,不会有人相信,因为那个时代就是一个固化的时代、顶多是一个重复的时代,如果五百多年前、极少数人会相信,比如伽利略、哥伦布等人,如果两百年前,欧美国家的精英阶层就会普遍相信。如此、这个周期不断地在缩短、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到了这个全面变革的年代,我相信在听节目的人,人人都会相信世界在变化、并且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变化。而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跟着时代的变化、更新自己的认知,也就是重构认知。
第二个原因,来自于我们自身内部的原因,也就是人的认知轨迹、大部分是一个抛物线,上升段就是我们年轻的时候、从无到有、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下降段就是我们的认知慢慢固化的阶段。所以,如果没有摆脱这个固化,我们一旦到了四十岁前后的这个关口,能做的事情、往往局限于过去熟悉的事情,试问,一个四十岁的人,有几个能从事全新的行业?所以,想要打破这种认知的固化、打造更为精彩的人生,必须要重构认知、并且要不断的重构。
好,这是认知重构的两个原因,那我们又该如何重构认知体系、重构什么样的认知体系呢?
这也是我们思考营的第一个训练内容,我们将围绕大家碰到的现实问题,首先会带着大家建立一种正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每周所发出的主题,他的价值所在,其目的,大家刚开始有可能还感受不到,毕竟我们在切入一个庞大的方法论体系,但往后会逐渐的感受得到,大家不要着急。
这一步完成之后,以此为前提,会带着大家打破思考的误区、陷阱、以及思考的不同维度,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问题、对事物建立全新的思考角度的过程,包括误区、陷阱、不同的维度,让大家逐渐地建立更为系统的、更为全面的思考维度,说白了,其实就是让大家的思考开阔起来,这是第二步要完成的事情。
那再往下,就是基于以上所说的基本的方法、以及开阔的思路,去积累一个个决策模型,也就是让大家熟练的决策套路越来越多,当有一天真的碰到大家熟练的决策模型对应的问题的时候,别人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想透这件事情、或者更长、或者干脆想不明白,但你可能需要一小时,就能把事情理清楚。
举个小小的例子,很多人不懂拒绝别人,虽然反复的碰到这种事情、但反复的碰到了再去想怎么处理,但是如果建立了相关的决策模型,并反复预演、把整个决策熟练下来了,那么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分分钟能搞定的事情。
人生,其实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可以说人生就是这种无数个小决策的组合,最终决定了你现在的自己,也会决定将来的自己。而改变人生的机会、或者说造就不一样的将来的机会,就在于改变决策模型。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顶尖学府,都非常注重思考方式和过程的原因。
好,更为具体的训练内容,就不往下说了,以后慢慢锻炼、慢慢思考,大家跟着每周的主题,用心去训练就是了。并且,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付出时间去训练,光听一周一次的主题总结,基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听听也就过去了,听的时候再怎么有冲击,只要不去花时间去转化为自己的思考,没过几天就回忘记。所以,务必要做到每周最起码两个小时的主题思考,这是我们对思考营的各位战友们最起码的要求。
这就是成长的第一个内容之一:认知的重构,以及我们思考营在这方面的训练计划:每周主题。
1.2 建立“从容、无畏”的心志
前面我们讲了成长的第一个内容当中的认知重构。接下来,看下心志的重构。
心志不同于认知,是一个无论古今中外、都完全相同的内容。我们先看下这个无论古今中外、最终要建立的心志是什么样子的。虽然关于心志的说法很多,但在我看来,最终能够成就人生高度与宽度的心志,不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无畏,一个是从容。
无畏:勇于面对、敢于承担
说到无畏,大家先问问自己的内心,心中有没有逃避的事情、有没有不愿去尝试的事情、哪怕是不好意思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如果有,那么当有一天你所逃避的事情变得很大的时候,比如突如其来的一些重大变故,那么平日里心中的逃避、一下子就会变成猛兽一般的恐惧,直接击垮你的心志。
这种事情,除了一些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以外,当你做的事情越来越大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冲击也会跟着越来越多,比如:创业做自己的事业也好、不断地升职也好,只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大,这种冲击也是难免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是心中那些逃避与畏惧的种子,平日里表现为逃避、不好意思,貌似无关痛痒,但到了关键时刻、放大到大风大浪里,那就是直接击垮心志的魔鬼。
因此,要想经得起人生的大风大浪,一方面,平日里就得开始敢于面对一切问题、敢于承担一切责任,让无畏的心志、渗透到骨子里头去,另一方面,不仅敢于面对、更要主动去面对,逐渐的给自己加大冲击的力度,正所谓学会打仗、最好的地方就是战场。
而这种心志训练方法,最为炉火纯青的地方,就是西点军校,打仗嘛,首先要锻炼的就是强悍的心志,并且这种心志锻炼渗透到了学员除了睡觉以外的每一分每一秒。而心志的重要性、最好的证明就是:西点军校不仅培养出了大部分的美军将领,西点军校毕业的美国500强企业CEO人数,更是远远地超过哈佛商学院。
这种无畏的品质、一旦锻炼出来了,可以说直接决定我们能做多大的事情,要知道做多大的事情、就得扛得住多大的风险、顶得住多大的风浪。而最高境界的无畏,是主动去挑战这种大风大浪。
关于无畏,我最为钦佩的就是武则天,一个女人、在传统的男人社会里走到权力的顶点,看了武则天传之后感受颇深。回过头再按这个品质标准,去观察身边不同层次的人们,突然间恍然大悟了,大家也可以去试一下,用这个标准去观察身边不同层次的人们,保证深有体会。
从容:经得起大风大浪
再看另一个决定人生高度的心志,就是从容。
至于为什么要从容、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就简单讲一下如果做不到从容、就会导致的三个后果,第一、如果做不到从容,所做的事情、大都会变得很糟糕,顾头就顾不到尾,懂得再多的道理都不管用。第二、把握不到真正的机会。在一个浮躁的人看来、什么都是机会。当然偶尔也会靠运气把握住机会,但就像一个浮躁的赌徒一样,偶尔会赚一点,但早晚会输光。第三、经不起大风大浪,听风就是雨,风一来就跑的远远的,还自以为很明智,其实人生真正的成长、就在于抗住那些大风大浪的过程,该扛的就得扛。
如此,一个浮躁的人,大风大浪经不起,小事儿办不好,机会把握不住,人生无为、皆因浮躁,这句话就这么来的。并且,跟认知有固化一样,从容也会有自身的固化,也就是说过去能从容、并不代表将来也能从容,尤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面对全新的环境的时候,谁都无法保障心中不会滋生浮躁。只有不断地消除这种不断滋生的浮躁,才能保一生的从容。
好,关于心志,我就从人生的抗风险极限的角度、来讲了无畏与从容的两个品质。你能打造出来这两个品质,那就是一个能够扛得住大风大浪的品质、能够镇得住千军万马的品质。
那关于心志,思考营又如何去传递给大家的呢?首先,心志最好的修炼途径,就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最好还能一起共事。看再多的书、领悟再多的道理,在心志的成长方面都起不了作用。在我自己心志成长的道路上也是如此,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那么几位长辈,跟他们共事的分分秒秒,我都觉得是一种沐浴般的感受,或者是沐浴在寒风凛冽中、或者是沐浴在清新自然中,尤其是从容,看了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道理、也不及跟长辈们一起吃一顿饭、讨论一次问题,来的深刻。
这也是世界顶尖的学府的真谛所在,普通的学府,教学生的内容、可能差不多,但教书先生不一样,不一样的老师、不仅传递的思考方式不一样,传递的气质也不一样。同样,这也是认知与心志的训练,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心志的传递、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面传递。所以,我们的深度思考训练营、不敢保证一定能够传递的到心志,但我们会尽量去努力的,那怎么个方法呢?
一个是每天争取组织直播,主要讨论的是大家碰到的问题,让大家尽量的去感受社群里几位前辈们、对你所碰到的问题的思考方式与所展现出来的心志,尽可能在耳濡目染中去把认知与心志的真谛传递出去,这是我们目前能想得到的最好的方法。当然,大家时间都宝贵,不要求每天都来,有时间就过来,大家一起多交流、多感受别人的思考过程与心志。
另一个方法,那就要靠大家自己,尽量给自己多留些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并把思考的东西写出来,在锻炼认知能力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心志。
好,这两期节目、我们讲了人生的第一个成长的内容——认知与心志的成长,总结起来就是认知要不断地重构,这直接决定人生能走的路有多宽,再则、心志要历练出无畏与从容的品质,这直接决定我们在人生路上能够经得起多大的事情。同时,对应于我们思考营的训练方法,那就是每周的思考主题,以及每日直播。最后,就是大家务必要花时间去锻炼自己,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
2. 融入现实
前面我们讲了成长的第一个内容——认知的重构与心志的重构,也讲了思考营相应的训练方法——每周思考主题与直播。我们接着看成长的第二个内容——现实。
在86期:成长是硬道理、那期节目,我们也讲过从年龄的维度看成长的话,第一个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融合,我们今天就从内容的角度来讲下什么叫现实、如何活在现实。
少一些妄念
首先,我们之所以老说现实是不完美的,就是因为现实总是跟我们的意愿有着巨大的鸿沟,而我们面对这种差异,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忽略、甚至是逃避,也就是不愿面对现实。这样的选择多的人,久而久之会活在自己一厢情愿构筑起来的世界里,也就是活在妄念之中。
并且,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倾向,只是多少的问题而已,没有一个人彻底能拜托这种妄念。正所谓人人都会犯错误,而这个犯错误的第一原因就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妄念。
比如:我们不时的会冒出“如果怎样怎样、那该多好”这样的想法。再比如,即便是一些国家领导、一些大企业CEO身上,也能看到这种妄念的影子,并且,貌似一个人的权力越大、妄念的破坏力也就越大,就好像我们这个国家上世纪经历的一些事情。。。而这种妄念,不去控制的话,那就是欲望的无限膨胀,让认知处于一个完全没有约束的自我世界,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
少一些世故
好,面对现实的不完美,选择逃避、甚至被妄念左右、被欲望征服,这是人们的一种选择,我们接着看面对现实的不完美、人们会采取的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接受这种不完美,接受接受再接受,最终变得世故,人家怎么做、也跟着怎么做,以前怎么做、现在也怎么做。这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大量的思考误区与陷阱存在的原因。
现实本身就不完美,如果你一味地接受、不就等于把现实中的不完美、直接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误区和陷阱了么?!或者用更通俗的话来讲、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被现实吞噬掉了,变得跟现实一样不完美了。并且、跟妄念一样,我们每个人、只有多少世故的问题、没有绝对摆脱这种误区和陷阱的那么一个人。这也是我们犯错误的第二个原因。
如果跟现实有什么碰撞、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时改变自己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下,面对不完美的现实,妄念、我们消除不了,误区和陷阱、我们更消除不了,或者说,没有一个人不会犯错误,即便牛X到BAT的领导者,百度在社区o2o中的惨败而归、阿里在社交APP领域里的屡次受挫、腾讯在2B业务上的诸多不顺利,那钱一扔进去就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再看每天都在不断破产的那些企业,难道不就是企业经营者的妄念和认知误区、以及认知陷阱造成的么?
那么那些能够主宰这个现实世界的人们,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关键就在于出现妄念、或掉进认知误区与陷阱的时候,他们能够及时反思,及时的去改变自己、重构自己的认知,去寻找客观、正确的认知。像阿里,甚至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制,来确保整个集团都能具备这种调整能力和纠错能力。
那关于这一点思考营的战友们,这段时间应该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如果你参与了我们的直播讨论,大家对项目的各种想法,也是如此。有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妄念,有些想法是一些别人都在做的、世故的想法,而我们的讨论,就是不断根据现实、不断发现不切实际的地方、不断发现误区和陷阱、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客观、正确的想法。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过程,这种做法可以应用到现实当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上,现实就是这样子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好,以上是面对不完美的现实,一个人在认知层面上、通常作出的三个选择,我们再看一个人的心志,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少一些任性、少一些动气
第一种选择,是孩子一样的任性。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基本没有形成对现实的认知能力的,所以,他们面对不如意的事情,要么是伤心地哭、要么是耍赖、赖在地上不走,我自己也是,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还真干过这样的事情,但这都不打紧,毕竟是孩子的时候嘛。
但是,也不要觉得自己成年之后,不会有这般任性。首先,即便到大学,这种任性的影子也很普遍,想想我们每个人经历过的失恋、或者说情感的纠结,不就是这样么?任性地让自己伤心、任性地钻进牛角尖、甚至放纵自己,严重的话、甚至选择颓废和迷茫。
其次,即便当我们到了三十、四十了,仍然如此任性的一面,最起码选择生气的时候还是蛮多的。人民的名义那部剧里,李达康的老婆,感觉就是在感情上任性的一个人,而这种任性、或者动不动生气,就是一个典型的拒绝成长,并且,现实当中、在你自己、或身边人身上,肯定能找得到这样的影子。我甚至碰到过在心志上极其不成熟的合伙人。
多一些忘记、少一些计较
我们接着看面对不完美的现实,心志的第二种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很多人还是能做到少些任性、少些赌气、少些生气,因为几十年的阅历告诉我们、这些都改变不了现实,这样做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另一方面,既然我们避免不了任性、或动气,那么就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也就是学会重置自己的心态,这个我们有专题节目,大家可以去听下,这里就做简单的描述下,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老憋在心里,老是处于一种斤斤计较的状态。
这不仅是心志不成熟的表现,更是对身体的巨大伤害,所谓万病皆由心生,一个被各种计较的事情堵住的心情,会直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常年累月的如此下去,更会直接转化为重大疾病。不信到医院里看看,不到四、五十岁就有重大疾病的人,要么是心思重、要么是容易动气。。。绝对的。
环境造就人、时代造英雄
好,我们的认知和心志,面对不完美的现实、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以及应该采取的正确选择,我们就聊到这里,接下来聊一下现实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面,那就是——环境造就人。
现实,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心志,那么在成长的路上,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是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成长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估计大家不会有任何的悬念,那就是绝对如此。至于什么样的环境、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利,又该如何给自己打造这样的环境,这方面的内容,跟86期:成长是硬道理、这期节目的第三部分讲的内容完全一样,所以今天就不重复了。
家庭问题:少一些要求、多一些忘记
今天只强调我们最难改变的环境——家庭。如果我们的工作环境不理想,我们可以去换,但家庭就不是随便能换的了,父母和孩子是没的选择的,爱人也不是说换就换的,那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家庭呢?其实答案就在前面讲的内容里边,前面所说的妄念、体现在家庭,那就是不断地向对方提出要求,这种妄念不去控制的话、会发展成一种肆无忌惮的欲望,想控制对方的欲望。并且,面对没得选择的家人,这种倾向比较普遍、比较严重,尤其是心志中的任性,越是面对亲人、越容易爆发出来。
所以,不要说家庭问题很复杂、很头疼,没那么复杂的,问题只是出在我们的认知和心志,尤其面对熟悉的亲人,认知和心志当中没有长大的一面,会无限放大。所以,少要求对方、多付出自己,加上学会忘记,不去计较、不去赌气、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如果做到这两点,重复一遍:少提出要求、多满足对方的要求,多一些忘记、少一些计较,让自己的认知和心志真正成熟起来,那么家庭问题,基本就能迎刃而解了。
至于自己的成长、能否带来对方跟着成长,按道理来说,除非你碰到的另一半、是极度自私、极度任性的人,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谁都会明白你的温暖的。
至于想打造比这个更完美的家庭的想法,比如要有多么多的财富、爱人多么无微不至的体贴、孩子要多么多么的优秀,这些想法就放弃吧,那又是一个新的妄念。。。一个家庭,能保持温馨,就已经很难得了,反过来,有这样的家庭,事业怎能不会有起色、孩子长大了怎能不优秀呢?不想这么美好,都很难。。。
最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的话,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其实是不断改变自己、不断地把自己放到一个正确的现实位置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现实。比如:阿里的成长,是因为马云不断地去做一个成功的电商平台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马云按自己的意愿去打造电商。
这就是现实的意义,那么结合到思考赢的训练方法,就是实战。目前思考赢正在筹备共享跑步机、家装平台等项目的项目组,让大家在实战当中去感受现实,并将自己的认知与心志融合到现实。
3. 实现积累
我们已经讲完了认知与心志、以及跟现实的融合。但无论我们有多么强悍的认知与心志、无论我们再怎么完美的跟现实融合,最终都是要形成一种积累,财富也好、名誉也罢,圈子也好、影响力也罢,良好习惯也好、个人的爱好也罢,人活着、总得有个积累,或者说,我们的成长,最终就是为了这个积累。这就是成长的第三个内容——积累。
那么,在讲积累之前,我们先弄清楚“追求、积累、成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首先是有追求的,无论追求的是向外的成就、还是活着的意义,哪怕是黄赌毒,那也是一种追求。同时,所有的追求都是有不同程度的目标的,追求财富的、希望自己富甲一方,追求名誉的希望自己千秋留名,追求活着的意义的希望自己能服务于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哪怕是追求个人爱好、那也是奔着其中的其乐无穷去的。也不要拿僧人来说事儿,佛的与世无争、那不也是一种追求。
没有十年的积累、就没有坚实的积累
所以说、是个正常人就摆脱不了追求这样那样的成就,人人都一样,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追求的过程,而我们的观点很明确——人要有成就,只能通过积累,世上没有一撮而就的事情、更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只有付出时间和精力,长年累月的去坚持,执着地坚持,才能换来成就。
关于这种付出的过程,我们看下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一定的成就、就要完成一万小时的积累,如果每周付出十小时,那么需要将近二十年,如果每周付出二十小时,就是需要十年,只有每周付出四十小时,换算到五个工作日、那就是每天八小时,这样才能压缩到五年左右。所以,在积累的过程中,除了付出与坚持,还多出了一个必须的品质——执着。
尤其是创业的时候,基本上放弃别的幻想,哪怕是每天执着地付出16小时,加上创业者万分的天赋、再加上百分百做对所有的事情、或者百分百调整做错的事情,这才有三五年成就一份事业的可能性,比如小米、优步等极少数优秀的企业,而正常情况下,这种过程一般都是十年左右,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与他们的老板,基本都是如此。
所以,当看到某某某短短两三年就成就一份事业的时候,也不要光看人家的结果,多看看人家的付出,多看看人家的挫折,多看看人家的认知天赋与心志的秉性,多看看人家的心志秉性,多想想如果换了是你、你的决策能否跟人家一样、跟现实丝毫不偏差,如果这样全面的去看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羡慕嫉妒恨了。
这也是优秀的企业,或者更广泛的来说,真正有成就的人生并不多的原因,对于习惯了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让他们去看五年十年之后的事情,并坚持五年十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过来,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值钱,自己的聪明很值钱,都错了,最终能成就一件事情的人们,肯定是懂得积累、懂得付出、懂得执着的人们。
好,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观点,没有五到十年的坚持、付出与执着,很难成就一件事情。如果要三五年内成就一件事情,则不仅要付出与坚持,更要有强悍的认知与心志、以及跟现实的完美融合。
人生三大博弈:认知与心志<>现实<>积累
这也引申出了今天的第二个观点,虽然积累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认知与心志、以及跟现实的融合,人生其实是这三者的博弈过程,缺失了任何一项,就像缺个角的凳子一样,都会失去平衡。接下来我们就看下这几个博弈当中,几个重要的博弈。
我们先看下缺乏认知重构的坚持。
我们就看缺乏了认知重构的坚持,也无法成就一件事情。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生意做着做着,明显已经过了整个行业的上升期、进入了明显的衰落期,却仍然在坚持原来的产品,还不断地加大营销与广告,即便是创新、仍然在过去的曲线上进行改进、不断强化市场已经进入衰落期的产品,这种现象,既然连宗庆后身上都存在,我想这应该是实体制造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了,毕竟,第一波的中国制造、集体面临着升级的关卡。
再看缺乏成熟心志的人生。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怎么高的智商、再怎么明白积累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消除人性中的浮躁与惰性,没能建立起从容、无畏的心志,那么心志的浮躁、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认知的短浅,并逃避漫长而艰辛的积累过程,像跳骚一样为眼前的利益而跳来跳去。所以说人生无为、皆因浮躁,并且,这种秉性的改变实在太难了,虽然最好的改变方法、是把自己扔到一个残酷的现实环境,但这又非常容易直接击垮一个浮躁或惰性的人。
再看现实环境的重要性。
现实,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即便建立了再怎么良好的认知与心志、即便再怎么懂得积累,最终能有什么样的人生积累,可能还要看天意。当然,这个天意不是指运气,运气不是随机的,运气眷顾的永远是那些悟透现实的不确定性的人们。这里说的天意,是说要看大环境、或者说时代背景。正所谓的环境造就人、时代造英雄,朱元璋如果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赶走蒙古人的可能就是陈友谅了,或者说没有当时的乱世、哪儿来的各路英豪?!
天人合一的境界
说到这里,不得不去讨论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了。我们往往把圣人的最高境界描述成天人合一,天,指的是现实环境、时代背景,人,指的是认知与心志,合一,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认知与心志、如何完美地跟现实融合在一起,或者说跟时代的大势能融合在一起。而天人合一之所以难、难在哪里呢?
难在时代趋势不是想要就能有的,所处的环境也不是轻易能改变的,人的秉性、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大多数的人,更多的是对环境和秉性、采用顺其自然、听之任之的态度。我想,一个人能够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看明白眼下的大趋势(而不是事后诸葛)、能够剖析自己的秉性、能够克制自己的浮躁和惰性,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说,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
同时,好好珍惜这个时代吧,互联网,开辟出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第二生活空间,人工智能,开辟出了给工具赋予智能的全新篇章,时代大势能,从来没有如此大爆炸过。当然,正所谓天人合一,如果你不肯消除秉性中的浮躁与惰性,甚至连剖析自己的秉性都不愿意,那这一切真的跟你没关系。
好,这是今天的第二个观点,人生是认知与心志、现实融合、付出与坚持、这三者的综合博弈,缺失任何一方面,都会失去平衡。
最后,我们做一下整体的总结吧。
在认知方面,建立基本的认知重构能力,建立基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建立更多的决策模型,同时练就从容而无畏的心志。
在现实方面,处理好认知与心志跟现实的融合,不要被现实吞噬掉了、掉进现实给你挖好的各种认知陷阱与误区,也不要活在自己的妄念之中,更不要任性地对待现实的不完美,多些忘记、少些计较,多些付出、少些要求,用心地经营好家庭与事业。
积累方面,一定要看透执着的坚持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积累专业技能以外,用心积累影响力、圈子,如此,你不想积累财富也都很难。
如果还能看透“认知与心志、现实、积累”这三者的博弈过程,相信人生不再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你所活着的世界、都会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至于最终能够有什么样的人生积累、人生过得有多踏实,就要看你自己的秉性和天意了,这就是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