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间歌舞与说唱
(一)小曲
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用乐器伴奏,增添了过门,又称为杂曲、时曲,小唱。
(二)聊斋俚曲,清代蒲松龄在山东淄川,以当时流行的小曲填词,创作了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叙事音乐,称“聊斋俚曲”又称为“蒲松龄俚曲”,共十五套,代表作如《磨难曲》,在音乐中,较多运用了拖腔,装饰音和滑音。
(三)木卡姆,维吾尔族的大型器乐歌舞套曲。因流传地的不同,分为“南疆,刀郎,吐鲁番,哈密,伊犁”木卡姆五种。
(四)说唱音乐
1、鼓词
流行于北方,前身为宋元鼓子词,因多击鼓控制节奏而得名。现存最早的鼓词传本是明代后期刊印的《大唐秦王词话》。清末后,各地鼓词与本地民歌、小曲,甚至戏曲相融合,产生了一种称为大鼓的说唱艺术。
【京韵大鼓】,亦称京音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发展过程中,刘宝全、白云鹏等艺人对其进行革新。优秀曲目有《单刀会》、《长坂坡》等。
2、弹词
流行于南方地区的说唱曲种,被认为前身是陶真,现知最早的弹词唱本是元杨维桢的《四游记弹词》,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
【苏州弹词】代表艺术家,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号称“陈调”,“余调”,“马调”。
三、器乐的发展
(一)古琴艺术
1、琴派
有浙操徐门、虞山派、广陵派
• 虞山派,有明末琴家严澂在常熟虞山创建,又称“常熟派”。
徐青山,字上瀛。主张“调之有徐必有疾”。继承了严澂未收录的《潇湘水云》《乌夜啼》等优秀琴曲。撰订了《大还阁琴谱》。《谿山琴况》,有关古琴表演美学的著作,共总结了“和、静、远、古、淡、恬、逸”等二十四况。体现了徐青山对道家和嵇康等先哲见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静穆古雅风格的追求。
• 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的一大琴派。代表琴家徐常遇、徐祺秦维瀚等人。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等。
(二)琵琶艺术
明清时期是我国琵琶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清代琵琶演奏形成南北二派,南派以陈牧夫为代表,北派以王君锡为代表。清中叶,琵琶曲谱集问世。
琵琶曲:
【1】 武套琵琶大曲:《十面埋伏》(王君锡)、《霸王卸甲》(陈牧夫)。最早均见于《华秋萍琵琶谱》。
【2】文套琵琶大曲:《月儿高》,最早见于琵琶谱《高和江东》。
四、理论著作及重要曲谱
(一)理论著作
《太和正音谱》,明代朱权著。内容为戏曲理论和史料、北杂剧曲谱。
《词谑》,明李开先著,是一部戏曲批评专著。分为“词谑”、“词套”、“词乐”、“词尾”四部分,词乐最具理论价值。
《律吕正义》,是一部以乐律学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百科专著。书中首创自成体系的康熙十四律理论,记录了西方传入的乐理知识和五线谱。
《乐府传声》,一部关于唱曲艺术的理论,对戏曲发声演唱的理论技巧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二)重要曲谱
1、《神奇秘谱》,明代朱权编印。是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收有《广陵散》、《酒狂》、《离骚》、《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等古曲。
2、《高和江东》,明代的琵琶谱抄本,目前仅见的一份明代琵琶谱。
3、《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成书于清乾隆十一年,由庄亲王允禄奉旨编纂。共计南北曲曲牌2094个,连同变体4466个。
4、《琵琶谱》,全称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苹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谱集,参照古琴减字谱注定了一些琵琶指法符号。使琵琶从口传心授转到以字谱形式记录保存,对后世琵琶演奏与琵琶曲谱的收集整理,产生深远影响。
5、《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编者李芳园,号称“平湖派”。
五、乐律学
(一)新法密律
1、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家。主要著作《乐律全书》,共含有47卷,《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等。
2、新法密律,明代朱载堉所创,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用开方使得十二律之间的音程达到严格的均匀性,科学的从理论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造成的“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新法密律”的计算成果最早见于《律历融通》。
3、异径管律,是朱载堉将“新法密律”应用于吹管乐器时所创的一种管口校正法。
(二)工尺谱
我国传统记谱法,由唐代燕乐半字谱,到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因用工、尺等字写唱名而得名。
以上便是今天的讲述。现在已将中国古代史部分全部讲述完毕,接下来将进行西方音乐史与中国近代音乐史交替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