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暑假,有大量的亲子共处时间,如何消磨?
——我发现一个方法:亲子读绘本。
只要有心,就能把绘本当素材玩出许多花样,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完成了多项语文基本功训练,还丰富了语文素养,更促进了他写作小练笔。
不止孩子有收获。当妈的了解了他的思维流向、感情变化,真如摸着他的脉搏呼吸,也更贴近他的心灵,母子关系更紧密了。
对母亲而言,就算一切免谈,只有这个,也是最棒的收获。
陪伴中我再一次认识到:绘本只能拿来看?拿来照本宣科读?
——那就太小看它了。
今天的亲子绘本之旅是韩国人作品:《小狗便便》。
又是一本图文皆美的好绘本。
(没有的不必买了,所有图我都传上了。)
1
封面,是以图解释书名四个字:小狗拉便便。
翻开,扉页是五彩缤纷的大片颗粒,我们都猜不出是什么。便便?
怎么也不像啊。
再翻页,书名下躺着一个家伙。
妈:这是便便么?好大一坨。
粑哥:也许吧。
随他想象,不纠正。看书之前怎样预测都是对,不必急于给想象画地为牢。
2
正式第一页。好熟悉,原来右侧图就是封面图画。
不过这里还原了村庄全景,却不是照惯例的画树、农舍、农人,只画了累累石头墙。可单调石墙却设计很有心,曲折延伸,透视布局,近处的墙身石头形状各异还颜色缤纷,看来水彩也能画出细节感。
偏左一只小白狗,巧妙平衡了画面。
今天读绘本想换种读法,和以前不一样。
——我们来玩游戏!
妈妈用手盖住文字,宝宝看图说话来配文,然后再看作者的,看你能猜中他的心思不?猜中多少?
他有点畏难情绪。没关系,新事物畏难很正常,妈多带几句。
这是个读图时代,人人都喜欢看图。因为简单,比看文字省力。视觉受直观形象冲击更容易得到高峰体验。
只是有得必有失,也因此少了美妙文字的想象和回味。
想象力有多重要多奇特?按下不表——
那就充分利用画面来延伸想象力吧。
谁都会看图。
是么?你能仔细看图,不略过图画提供的细节,充分理解它么?再把图意转换成口头语言表达?
其实,练的就是专注力、观察力、理解力、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力。
图一:
妈妈用手遮盖住文字,
问:这幅画的什么?
粑哥:一只小狗拉了一坨便便嘛。
猜对了,倒也简明扼要。对比下作者配文:
图二:
妈妈照旧遮住文字,问:一只小鸟飞下来,发生什么事?
粑哥犹豫几秒:它啄了一口便便,呃,好难吃——
配文是:
妈妈什么不解释,他自会对比。
图三:
粑哥:小狗便便呜呜哭起来。
倒是没偏题,看原文:
注意背景色,一个奇妙问题产生。
妈:这幅画的背景为什么和左图不一样?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呀。
粑哥困惑小眼神眨巴,片刻,说:这时便便不开心了,难受。
原来蓝色真是忧郁蓝呢,作者这点小心思被猜到了!
绘本绘本,绘画是第一位。作者主要借用图画说事。如果忽略了画中的细节,就等于忽略了他的“小机心”,辜负了他智慧的美意。
图四:
妈提示:这时泥块出现了,他俩聊天。
粑哥:便便说:你是谁?
泥块:我是泥块。你这个便便真臭啊!
便便:不准嘲笑我!(说完他还一挥拳头)
对城里孩子来说,要解释下“牛车辙”:就是牛车在路面行驶后留下的车轮压痕。
图五:
粑哥:便便开始大哭起来:“我什么用都没有!……”
泥块的惊讶、便便的伤心,表情真是好生动。
妈:呃,图上颜色怎么又变蓝了?
粑哥:因为现在便便很伤心!
妈提示:对!可比图二颜色更蓝,这是为什么?
粑哥沉思:嗯,说明它现在更伤心!
3
细看这两个小家伙的脸,简直就是两个好萌好萌的孩子呃。
妈:他俩又聊些什么?
粑哥很犯难,这次真不知道了。
(想不出来没关系,先存疑,亲子阅读又不是课堂上课,大目标就是轻松愉悦。至少引起他注意,知道要细心观察,就达到目标了。)
没关系,那就看作者怎么写的:
图七:
好美的一个粉红色大跨页!拿来编故事很合适。
妈:关于泥块,他有什么故事呢?(提示他仔细看花下的泥)
粑哥:泥块说:我从前在花园地下,上面是一大片花,可美了。
妈:背景色变成粉红色了!(女孩子大概会喜欢这一页)和前面所有图画颜色都不一样,为什么?……
粑哥迟疑。以为他又犯难,看原文好了,谁知他很快答:
——因为这是泥块在回忆,所以周围像雾一样,变成粉红色……
好吧,这是一块泥块女孩。
图八:
翻页颜色陡变!
妈:黑漆漆的,和刚才完全不一样!泥块的故事……
粑哥好困惑:怎么回事?花变成树了?
妈:不是,仍是花,不过好像枯萎了,花也凋谢了。
粑哥:一天,来了一个农民,把土豆挖走,把土豆花也全部摘走了。
妈(惊讶):他为什么要摘土豆花?
粑哥:因为他要回家插在花瓶里。
呵呵,好有生活调调的农夫!(呵呵,联想起你妈么?)不过看原文吧,作者借鉴你的想法也不错。
妈:现在画面一大片黑色,是因为——
粑哥:泥巴太难受伤心啦!
妈好佩服:原来颜色还能悄悄表现人物心情呢!(顺便问一句)宝宝你喜欢什么颜色?
……
4
图九:
故事又发生转折,农夫进入画面。
粑哥:一个农夫坐着马车走过来,一看到泥块,他停下来捧起它:“嘿,这不是我家地里的泥块么?我得带回去。”
图十:
妈:泥块走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便便了。天黑了,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时便便想些什么?
粑哥:剩下我一个人,好害怕!谁来陪我呀?
这页配文很适合慢慢读,一字一字,美美读。
读完,看着雪花纷飞的画面,母子安静,半天不说话。
这样静谧中各自沉浸在优美图画意境里,默默彼此感应,真难得!真好!
在熟悉了动画片、电视电脑声光电刺激下的孩子,眼睛能有这么些许“静谧”,心灵能感受这些许“静谧”,多么好!“静谧”已久违了。
在人生长途中,对“静谧”感应的迟钝、麻木,不是我们一路匆忙的源头么?
而“静谧”感受力的缺席和空洞,难道不是生命中的一大憾事么?
此刻,母子共同心电感应的静谧,未尝不是一次珍贵记忆。
妈:(忽然心有所动)其实这幅图左边一半就能画完,作者用一个大跨页来画,岂不浪费?
这个问显然高深过七岁孩子。我是问我自己。
只是让他知道,对中年的妈妈,绘本也能让我读出困惑,读出自己未知的东西。
无怪名人说,绘本不仅画给儿童看,无怪很多好绘本封面标注:此书适合3—60岁人阅读。
答案在心底浮出,一个忧伤的密码。
5
图十一:
画风一转,温馨画面。近景,仿佛贴近地面的摄像镜头里:小鸡、母鸡和便便的神情,栩栩如生。
最醒目的是小鸡黄色,真娇嫩。
还可借此进行数感练习,数数多少只小鸡?
妈:小鸡和母鸡之间开始对话了。
粑哥:小鸡:快看,一坨便便。
母鸡:宝贝,这是狗便便。别啄它,很脏很脏的!
妈:便便听了小鸡们对话,心里会想什么?
粑哥:好难受,连小鸡们都不吃我!
真是,好难受。
图十二:
一幅小而美的画。照旧贴地视角,拉近的特写镜头。
粑哥:晚上,天空下起雨了。便便一转身,看见一株小苗。
便便:喂,你是谁呀?
小苗:我是一株蒲公英。(妈妈说)
便便:你有什么用?
蒲公英:我能开出美丽的花。
原文又适合读的小片段,我们就美美读吧:
“淅淅沥沥”解释:小雨落下的声音。顺便词语积累,类似雨声还有?
——滴滴答答、沙沙沙沙。
图十三:
俯瞰镜头下,淡淡蓝色萦绕中,拉远的天空,雨声,深夜静谧的村庄,两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发生了一段对话。
原文不必猜,直接读已很美:
图十四:
静静的,母子依偎沙发,一个读文,一个看画……
(愿他以后回忆妈妈会想起这一幕,此处孩子爹应飘过)
图十四:
最美的一幕!一个特写大镜头,好感动,打出原文:
“啊!是吗?真的吗?”
小狗便便不知有多高兴,
紧紧抱住了蒲公英嫩芽。”
妈(停留画面几秒):为什么便便这时身体变彩色了?
这个问题有点点难。
粑哥:因为他开始融化了。
这就是儿童的理解力!
图十五:
还是一字一字读原文看图,感受文字美。
“春雨滴答滴答下了三天。
小狗便便全身泡在雨水中,渐渐融化了……
融化的便便渗进土壤,聚集到蒲公英的根部。
顺着茎梗向上,长出了一个花骨朵。”
图十六:
“一个绚烂的春日,
蒲公英开除了一朵非常非常美丽的花。
淡淡的花香随风飘荡,
那天天微笑的花朵里,
满是效果便便深挚的爱。”
6
首尾呼应。
和第一页同样的地方,一坨狗便便消失,一株蒲公英开花。
造物主就是这样神奇,变腐朽为神奇。或者说,每个东西来这世上都带着它的宿命,造物主自有安排。
不必妄自菲薄。
最后,和扉页一模一样的画,彩色颗粒漂浮。
起初我们迷惑不懂的画现在解惑了。
粑哥:这是融化后的便便。
是无穷个便便一样的东西,都有缤纷的内在,都有造物主隐藏的神奇。
7
图画是首尾呼应了,可故事还差一点。
几天后,农夫又赶着牛车经过,那坨泥块又掉在地上,他又来看便便了!可却只看见一株蒲公英——他们会说些什么?
请你来当作者,写完这个故事吧。
(不愿写?没关系,口述也行,或者你讲妈妈记录?或者各写几句,母子合作?)
最后,为了奖励他完成这个故事(开玩笑啦),请他看动画片:由《小狗便便》改编的——《哆基朴的天空》!
超美超萌的一部动画片,非常值得观赏。
(网上视频可轻松搜到。)
曾写过的绘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