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位外婆就像拥有一整支军队,外孙或外孙女因此获得一项特权: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人站在你这边,即使是你的错。事实上,特别是你错的时候。
这个外婆是瑞典80后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外婆的道歉信》里描述的外婆。《外婆的道歉信》是巴克曼的第二部作品。
巴克曼是1981年生人,大学学的是宗教学,但没有毕业,他当过卡车司机、专栏作家,写过博客。他的第一部小说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发表于2012年,这部小说让他一举成名。2013年发表《外婆的道歉信》再次引起轰动,短短10个月就销售150万册。
在7岁的爱莎眼里,77岁的外婆既是盾牌又是宝剑,但在常人眼里,外婆是一个惹祸精。她偷偷从医院逃跑,带着小爱莎闯进动物园,朝警察扔“屎”。凌晨一点半,爱莎怀孕的妈妈还得去警察局接她们回家。
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临终前交给爱莎一个艰巨的任务,用寻宝的方式帮她送出7封道歉信。其中有一个疯狂洗手的怪物,一个酗酒的醉鬼,一个管天管地的老太太。爱莎在送信的过程中了解了外婆传奇的一生,也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01 另类的爱莎,古怪的外婆和古怪的邻居们
爱莎是个“另类”的孩子,老师说她注意力不集中,高年级女生说她围巾难看,同班男生不许她当蜘蛛侠。
有一次,爱莎被班上一个男生打了。校长让他们握手并相互道歉,外婆从椅子上跳起来说,“凭什么要爱莎道歉?”
校长说,爱莎也有错,因为她惹了男孩,那个男孩自控力有问题,大家要体谅他。
外婆差点抄起地球仪向校长砸去,但妈妈拉住了外婆,地球仪只砸碎了校长的电脑屏幕。“我-被-惹-到-了”,外婆怒吼,“我-不-能-控-制-我-自-己”。
想起这些爱莎的心里是暖暖的。拥有一位外婆就像拥有一整支军队,外孙或外孙女因此获得一项特权: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人站在你这边,即使是你的错。事实上,特别是你错的时候。
外婆是一名战地医生,她是个乱糟糟的人,她经历过战争,她救过很多人。在她70岁之前,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直到她70岁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那就是当外婆。
外婆住公寓的最顶层,她说是玩扑克牌赢来的。公寓共4层,住在公寓里的所有人,跟外婆都有极深的渊源,这些渊源,随着爱莎替外婆送的7封道歉信一一揭开。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另类的人,就像爱莎最讨厌公寓里烦人的老太太布里特·玛丽,她不能理解那个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女人,她害怕长得像巨人一样的怪物。我们也会和爱莎一样,凭第一印象就果断下结论,把和我们不一样的人都当成怪物,对他们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
当艾莎逐渐接近这些古怪邻居后才发现,原来那个巨大的怪物就是外婆故事里的狼心,他经历过残酷战争,他有疯狂洗手的习惯,他想洗掉的是心里的创伤。
那个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女人,是外婆故事里的海天使,一场可怕的海难让她失去了挚爱的丈夫和孩子,她每天靠酒精麻醉自己忘掉创伤。而那个烦人的老太太玛丽,曾经是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受伤的女孩。
外婆说,不是所有的怪物一开始都是怪物,有些是因为悲伤才变成了怪物。
02 每个“另类”的人背后,都藏着一颗受过伤的心
爱莎也有她的小小悲伤。她的爸爸妈妈离婚,又分别再婚了,她和妈妈乔治,还有外婆生活在一起,每两周去一次爸爸家。
乔治是妈妈的新伴侣,他是个完美的人,人们都喜欢她,但爱莎不喜欢,外婆也跟爱莎一样假装不喜欢,时不时给乔治点麻烦。
爱莎不喜欢乔治,不喜欢妈妈肚子里的“小半”,是因为快8岁的爱莎懂得,不喜欢别人,就不会被伤害。她害怕“小半”出生会夺走乔治和妈妈的爱,所以她就干脆表现得不在乎,不在乎不喜欢就不会受伤。
住在外婆楼下的布里特·玛丽,是个喜欢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她说自己是租户协会的会长,每周组织召开会议,她总想赶走住在公寓里的大狗呜嘶,还想把怪物狼心赶走。她干的这些事都让爱莎讨厌。
玛丽的妈妈是个歌唱家,玛丽有一个姐姐,姐姐更有天赋更优秀。但她们小时候遭遇了一场车祸,妈妈从驾驶位逃了出来,姐姐和玛丽都在车里。
当时还是医学院学生的外婆,从两个女孩中救走了还有呼吸的玛丽,没有呼吸的姐姐就这样离开了。玛丽的妈妈经常抱怨外婆救错了人,她应该救活姐姐。
在被否定中长大的玛丽,就成了一个“麻烦精”。她拼命地刷存在感,只为证明自己的价值。
玛丽和肯特的婚姻也是悲剧,肯特早就出轨了,玛丽也知情,但她很会伪装。她让肯特回家马上换把衬衣扔进洗衣机里,换上干净衬衣,因为玛丽不用香水,她想让肯特身上的香水味消失在洗衣机里。
她故意把肯特的刮胡刀在3个抽屉里换来换去,她告诉肯特错误的位置,就因为她喜欢肯特找不到东西时大喊她的名字。
在爱莎和玛丽相处的过程中,她越来越能理解玛丽这个古怪的烦人精。外婆出去救死扶伤的时候,是玛丽一直在照顾年幼的爱莎妈妈。警察在寻找唔嘶想把它带走的,也是玛丽说没见过唔嘶出现。
每一个另类的人背后,都藏着一颗受伤的心。爱莎的另类,是她不想得到后再失去,所以干脆假装不在乎。玛丽的另类,是因为她一直被否定,所以她搞了很多的事情,就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外婆能透过爱莎另类的表面看到她受伤的心,但这不应该是外婆的专利。作为父母,我们要能透过孩子的异常表现,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和害怕的东西。对表面的另类横加打压,粗暴制止,只会换来更多的叛逆。
03 每个小孩都应该有一位超级英雄,“另类”的孩子更需要
每个7岁的小孩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所有不同意的人都需要去检查一下脑袋有没有毛病。
爱莎的妈妈曾经是叛逆少年,她希望她的妈妈陪在身边,而不是通过电话给她讲童话故事。她不想成为和妈妈一样乱七八糟的人,她让自己的一切井然有序,她把妈妈当成负面榜样。
她曾经怨恨自己的妈妈只顾着救别人,却忘了照顾自己的孩子。可怨恨是一把双刃剑,对妈妈的怨恨,让她自己的生活也乱七八糟了。她看不懂爱莎的心,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同样没时间照顾爱莎。
就像尼采说的,与恶魔斗争的人要时刻警惕,以免自己也变成恶魔。用外婆的话翻译就是,别踢屎,只会弄得到处都是。
事实上,外婆的第一封道歉信,是她亲手交给了爱莎的妈妈。妈妈在试着原谅,原谅两个人,原谅她的妈妈,也原谅叛逆的自己。
烦人精玛丽也收到了外婆的道歉信。玛丽总是很讲究的样子,她想让别人看到她,她哪也没去过,外婆还曾经嘲笑过她。外婆为她过去的行为道歉,在道歉信的最后写着:对不起,我从未对你说过,配不上你,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就算你是个老太婆。
玛丽不是7岁的孩子,但她也需要一个超级英雄来肯定她。虽然超级英雄直到她老了才出现,但这些话依然给了玛丽莫大的勇气。这个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老太太,不想继续在自己编织的伪装里生活。她拿着外婆送她的车钥匙,开走了那辆陪外婆东征西站的“雷诺”车,勇敢地走了出去,成了巴克曼下一部书《清单人生》的女主角。
外婆是爱莎的超级英雄,外婆去世了,爱莎失去了她的军队,可她很快有了新的军队。她一贯谨慎有秩序的妈妈,在学会了原谅之后,逐渐露出了外婆的秉性。
爱莎班里转来一个另类的女孩亚历克斯,她俩成了好朋友,一起接受周围的敌意。
有一天爱莎青了一个眼眶,亚历克斯脸被抓伤了。校长告诉亚历克斯的妈妈,“她必须学会合群”。亚历克斯的妈妈想把地球仪扔在校长脸上,但爱莎妈妈抢先了一步。
爱莎的妈妈越来越像外婆,她刚生完“小半”,身体虚弱。在她当院长的医院里,护士不允许任何人进去探视。爱莎妈妈的吼声回荡在整个楼道,“在我用听诊勒死你,再把整个医院夷平之前,带我女儿进来,听懂了吗?”
这当然不是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威胁医生护士,也不是鼓励拿着地球仪砸向校长。这只是外在的形式,孩子真正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和她站在一起。不管她是对还是错,她需要有这样的军队,外婆、妈妈、朋友都可以。7岁的爱莎需要,成年的妈妈需要,步入老年的玛丽也需要。
在小说最后,另类的爱莎和另类的亚里克斯不顾男孩们的嘲笑,在舞会上打扮成了蜘蛛侠公主。从此她们成了男孩们的超级英雄。她们身边有了更多被视为“另类”的小孩,她们组成了自己强大的军队。
父母给孩子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就像爱莎的妈妈把地球仪砸向校长的那一刻,爱莎说为此我永远爱她。在孩子不够强大的时候,需要有人做无条件支持他的军队,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就算全世界离开你,还有一个我来陪。
肯定和支持孩子,并不是放任孩子的错误行为。行为有对错,感受和情绪没有。不管孩子行为的对错,都和她一起面对,跟孩子站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支持。
我们给孩子的支持,会让她穿上铠甲,给她力量去对抗外面的风风雨雨,把我们给她的军队内化成自己的勇气。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来做孩子的超级英雄。等她长大了,她自己就是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