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品精选
赵复三 译
读“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经济形式的不同,从而导致思考方式和内容不同。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从孔子时代,到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家们从来没有到海上冒险的经历。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在古代人心目中,世界就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古代中国人用“四海之内”和“普天之下”来表达世界。这于游历诸岛的希腊思想家来说,“普天之下”是难以理解的。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作为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七雄”中的秦国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每个小国都把“耕战之术”作为国家的要务。中国哲学家们的社会经济思想都强调要区别“本”和“末”,农业生产被认为是立国之本,商品的交换终究要以生产为前提。“士、农、工、商”中的“士”通常来自地主阶级,他们家庭的兴衰也与农业密切相关。商业是被看为立国之末端。
农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无法挪动的。地主阶级出身的读书人也无法离开土地。所以一个家庭的后代,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由此发展起中国的家族制度。中国的社会制度便是家族制度,传统中国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君臣关系被看成父子关系,朋友关系被看成兄弟关系。这还只是主要的家庭关系,在公元前的《而雅》一书中,有关家庭关系各种关系名称有一百多种,其中多数在英语中没有与之相当的词语。
儒道两派都注意到:无论是自然和人生的领域里,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有一种趋向,朝反方向的另一极端移动。所谓:‘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借用黑格尔的哲学术语,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对它自己的否定。这个理论还对儒家的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毋太过”“过犹不及”,处事宁愿不及,也不要过甚,因为行事过分,就将适得其反。
海洋国家靠贸易繁荣,他们首先是商人,商人要与账目的抽象数字打交道,然后才和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打交道。这些数字来自假设的概念,因此,希腊哲学家也以从假设作为思维的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学的思维。所以他们使用的语言如此明晰。而中国以农业为基础,人们崇尚自然,以直觉的概念指向某个事物,它的完整意义可以立即从某个事物领会到。
所以,综合来看,由于中华民族是大陆国家,因此以农业维持生存,因而影响了社会关系的模式和思维模式,故西方的语言是明晰的,而中国的语言是暗示的。艺术和诗歌也同样如此。所以看起来,效仿孔子的话说,海洋国家的人聪明,大陆国家的人善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