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普洱之前,就对普洱的名气有所耳闻,知道自己要来普洱时,内心甚是欣喜。来到普洱后,发现茶是一门大学问,普洱茶更是高深,单从它陈香的特点就足以看出这一点。陈香彰显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积淀更是一种低调。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品鉴普洱茶》更是将普洱茶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让我对普洱这片热土产生了一份敬畏之心。
如果说来之前我对普洱茶是向往的话,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普洱茶更多的是一种敬畏,敬畏它的深沉与低调,敬畏它的博大。出于对茶的热爱,加之普洱提供的天然平台,我便有了一些了解茶的机会,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便自认为很了解它,直到看了余秋雨先生的《品鉴普洱茶》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肤浅。普洱茶不仅有着优良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更是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它的精神甚至值得我们用一生来领悟。普洱茶的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巨大的人生哲理,它体现着普洱人民对生命哲学的探索和思考,它凝聚了普洱几代人的智慧。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和“长发酵茶”这也正是它陈香和汤色浓厚的原因,这也让它与其它的茶相比显得与众不同。普洱茶就像一位老学者,走了很长的路,也积淀了很多,积经历和阅历于一身。经历过时间打磨的它不像绿茶、红茶那样闻起来芳香四溢,却经不起岁月的打磨。与其他茶类不同,经过岁月沉淀的它,以一种更加持久和耐闻的香气来回报岁月,可以不太恰当地形容,“岁月虐我千百遍,我待岁月如初恋”,正是它这样的品质,更是需要我们花时间来细细品味,当然,它也值得我们花这样的时间。当你静下心来,走进它时,它会用他的方式来回报你更多,一杯好茶或是几个知音,又或者是你几个晚上彻夜难眠仍然想不通的事,在这里你或许都能找到答案。普洱茶不像其它的茶一样,过了一年就只能被迫论为陈茶,然后就是被当成次品销售、甚至是销毁的命运。时间带给普洱茶的不是青春的流逝,而是智慧的积累。因此,它的年代越久就越具有珍藏的价值,越受人们的青睐,它不争不斗,却无所不有,这正是它给我们传递的人生智慧。
当我看到“盛军先生和陈杰先生,对普洱茶所作的科学研究令人钦佩。此时的我两眼发光,想起了课堂上老师曾说过关于学校的发展的,盛军先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知为何,此刻的思想甚是活跃,脑子一下子又蹦到了学校80周年校庆的情景,余秋雨先生作为重要嘉宾出席。曾了解到盛军先生和余秋雨先生都曾与普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普洱茶在他们的故事中是否发挥过重要作用,正如泡茶程序“高出流水遇知音”,普洱茶用它的博大与包容促成了一段又一段的情感佳话。尽管我并不知道他们因何结缘,又是否真的认识,但我仍然愿意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存在的。再看到帝泊洱时,我的心再一次热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我是那么的近,在亲切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责,自责自己生活在如此肥沃的文化土壤里,却浑然不知,这是我的过错,也是我的悲哀。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文化的景观是苍白的”,我越来越热爱我所生活的这片热土,她在用她的文化熏陶着我,感染着我。
余秋雨先生的《品鉴普洱茶》过于专业,他的内容深刻而赋有哲理,他是普洱茶的推广者,也是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者。平凡的我们肯定是没有余秋雨先生这样的能力,能为普洱写下如此鸿篇巨著,但我们同样可以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多学习一点普洱的茶文化知识,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驶向下一个旅程时,请不要忘了你的普洱之旅,如果有可能,你也可以和你的亲人或朋友讲一讲你在和她之间的故事,普洱感恩每一位走进过她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