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周的读书量是多少?你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
传记、社会科学、小说、文学艺术类的平均一周读书2本左右
心理/哲学/医学专业类书籍需要时间较长,至少1-2个月才能读完一本,最长的需要3个月左右。
觉得读书最重要:
1)选择有品质的好和对的书。标准:其一,参考知识面和层次比我们宽广高的客观人士(无论长辈平辈后辈或小朋友,文化人或知名人士);其二,从一本好书里边或是一些优质的节目里或是电影等等中猎取新的好书或作者的信息,之后总很习惯和容易地从不同的书里又发现其它不错的好书和作者。
7年前有一次在书店翻了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当时特别畅销和受追捧的一本书,内容非常有吸引力,感叹原来世界的经济发展中那么多传奇的家庭和故事……虽然只是翻了阅了一点点,但一直记得这本书和看到的那些内容并以为是那样的。直到一年后“听果"开卷8分钟梁文道讲到这本书,才知道,那本书好多虚构和不正确的内容,而许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对它信以为真了。那次惊觉选书的重要性,不然很容易被误导。于是再开始买书读书就会听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说的书,听到有兴趣觉得想看或适合自己的就会记下来或直接去买来阅读,也是从那时知道蒋勋先生的,然后再从蒋先生的《美,看不见的竟争力开始》及一系列的书感受体验生活和人文的美。还有许多像《看见》《现代人看中医》《阿城精选集》《白》《回家记》《繁花》《刀与星辰:徐皓峰影评集》《奢侈的!》《门外汉的京都》……这样一来,书的内容的基本品质就有了保证。
不多久“开卷八分钟”停了,十分可惜!于是转向“锵锵”,中学的时候看这个节目一点也听不进去,但终于到了觉得它很有意思的时候了,听着他/她们聊各种话题,听着听着自然习惯地会对有的嘉宾和是他们话题中提到的书和作者关注起来,觉得蛮喜欢会记下来去了解或买书看。那里得知《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这本奇书,解释周易和完全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起源的书,阿城老师出品,值得一读。总之,在有品质的节目中有特别多好的作者和书可以了解到。后来一千零一夜、现在像猫叔公众号新公号,得到平台……其实很多
2)对有的书的内容可以实际辨证和联系思考一下再收入自己的认知中。
作为普通常态广东人,从小对命理面相的书很有兴趣,大学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编著的这一类的书,但看过后观察身边的人常常发现,当中的说法根本就与实际不相符,那就很难相信接受它说的。用这样的方法慢慢对已知的一些玄学知名人士像麦玲玲、李居民、苏民峰等的理论套路,各有浅小想法。像每年运程什么的内容基本一致只不过说法不一和小部分内容不同,像麦玲玲看起来心态很好乐呵呵的人际关系很不错,她的资源很不错;李居民是此行较早的知名人士,排资论辈靠前然后他有生意头脑好像很早以前就以卖各种吉祥转运物为主的感觉;苏民峰是发型师出身,早期接触观察过形形色色的人并且擅长分析总结,所有形成一套与其它玄学家略为不同和鲜明的理论且许多有逻辑的人比较容易接受他的理论,因为他有验证总结过适用于许多人并且大概有受《了凡四训》的影响,其论点有几分佛理强调因果。
建议相信算命师或对命理半信不信的人可以读一下易之的《我是个算命先生》就会知道许多套路,然后反侦察意图忽悠你的算命师傅和命理说法。
但宇宙无尽,有许多是我们眇小的人类探索不到的。
还有像一些杂志软文甚至一些学术和历史,需要考虑到背后的立场或是其理论出来的时机是否跟上世界的变化,所以只能参考而不能尽信。
有一次读到一本财经杂志时知道一家美国西南投资并购整合公司,觉得它特别牛逼!当时刚好一位法国客人来,一位飞遍全球的跨国公司高阶职位工作狂人,用很破的英语交流那家刚知道的公司并询问他认不认识,然后他笑了,告诉我:cola! 有的时候,这些看起来好信息是而被美化过的。后来开始认为:一定权威的内容并不定是对的,若真要借助它们来判断作某些决论时还是要多几个方法综合参考。
3)经典的好书有时候不易读,但真的好!所以可以先放一放马上入脑的姿势,可以少一点慢一点或多读几遍的方式来摄取其中的精华。
第一本难读的书是《宽容》大学时从图书馆借后发的对当时的我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言实在深,正好那段时间不知受什么刺激,发奋一定要读完它。于是就开始耐着性子啃,无法全懂,但过程对有的内容有所理解收入大脑并受其影响,这就足矣!后来的《沉思录》也是这样读的,难以让双目停留在它时,就朗读,每次不需要太多页,就当练普通话和语感好了。这样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慢慢跟它熟悉了也就更容易懂它们了。从前背诵长长的文言文的时也是,一次不行就十次,有点感觉了再加十次……然后会发现读起来特别有感觉,很快就会背了。
当难读的好书读过后,好像自然就开始有了辨识一些所谓畅销书或热荐书内容好与不好的能力。
以上就个人读书总结分享参考,希望对您有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