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硬私懂会@倾听表达公益社群
个案说在妈妈家看到12岁的小侄女的屋子很乱心里就烦,让小侄女收拾,小侄女对抗,个案打了她,在小侄女对抗中个案的小手指肿了,本来前几天就疼的。她挂碍自己学了这么长时间,自己学的也不错,为什么还是不能知行合一?除了这个挂碍,个案也很在意自己的小手指。
四位倾听者都说出个案的挂碍和触动的部分。
在确认个案是否听到倾听表达时,个案呈现答非所问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很明显是被种子障碍了,看似很积极要面对,真的去看清这个事件是有点慌乱的。提问时注意不要被个案带着跑。
从整体事件出发需要在经历完这个事件,去到更早之前找出类似事件,个案看到自己12岁时爸爸带着弟弟妹妹去他的学校上学,妈妈也到镇上上班,家里只留她一个人,孤独寂寞害怕。从这样的状况中需要聚焦具体事件去经历,爸爸带着弟弟妹妹离开的时间点是关键点,从这个点进入展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自己的感受想法如何做的,具体到对事件里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这里带出个案也想跟着爸爸一起走,不想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想这么能干,不想真听话,后边也有对弟弟妹妹的恨。(这里应该也有个案对父母的看法)这些也有对应小手指受伤的部分,小手指对应弟弟妹妹,不想干对应手。而个案的不表达对自己的压抑直接造成今天触动的大爆发。
后边有时间需要继续往下一层看清能干听话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发生了什么个案要做这样的决定。
从今天个案的事件中可以看到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而内在的自己也都是知道的,耐心的陪伴自己走过,关注到自己的每一个瞬间,答案都在其中。压抑绝不是来自外在,这部分需要看清自己如何让自己压抑,压抑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又如何?从这个角度先跳脱被害者角色。
个案的呈现带给我反思的部分:因为一直要做听话孩子的好形象,好多话都在心里咕哝了若干遍,从来都没表达过,不表达有讨好的想法,也有报复心。比如:我小时候在姥姥家待着,我姥姥有时会数落我,说我缺心眼之类的,这个时候我是不说话的,虽然不说话心里有愤怒和疑惑,觉得好伤心好难过我不搭理你了,这些情绪都被压在心里。想家想妈妈,我也从来没正面表达过,要么默默等待,要么就淘气出状况,一出状况妈妈就会回来看我,让我觉得这样很管用。后来很多事我都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我会用肢体语言告知对方我不能继续了,用身体说话也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性,而这个习性给我带来的困扰经常是费力不讨好、让自己疲惫不堪,真不如有什么就表达什么更直接简单。还有压抑自己特别容易对别人进行攻击,情绪障着自己最会指责埋怨他人。
感恩个案的呈现
感恩各位倾听者
感恩大家一起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