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订阅的栏目中看到的一个话题是:如果提问。一个好问题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的?首先,能够通过搜索引擎能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不要做“伸手党”;其次要明白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没有定义清楚自己到底想问的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最后,需要有选择,方便别人回答,也就是说提问本身是双方互惠的过程,而不是提问方一味地索取。
要做好以上三点,本身要求提问者在提问之前,在自己现有的平上做好功课。也就是说“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内心是坦荡和真诚的,我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了足够的功课,并且确实不是抱着伸手党的心态来请教的”。在做这个功课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自己原先的问题重新定义了,让原先的问题清晰了,甚至已经解决了原先的问题,进而已经成长了一点,对于问题会更深刻,如此,自己的思考能力才真正的开始提高。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存在问题,那么想必更能知道应该向谁去求教。
因此,提问是开启自己真正思考的钥匙。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文章依然觉得脑中无物?为什么看到不同的观点总是会有种被打脸的感觉?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程,依然觉得心中有些空落落?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我认为,有一个原因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在看,在听,在学的时候,我们忘了做一件基本的事情,那就是:提出疑问。没有疑问,一味地接收,就不能有所辨别,也就没有在脑中真正把这些内容过滤一遍;没有疑问,就没有自己的思考,自然不能刻入自己的脑中,融入自己血液。
生命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疑惑而来,一生或许就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探索中连成一条线索。倘若没有这些困惑,便不会上下求索,生命便没有一条主轴线。在每个阶段,遇到的困惑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去探索,于是所接触到的人,事,书,文字等等都是如此,触动了你心底的那个疑问,为你慢慢揭开迷雾,于是它们便都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否则都只是见过,听过。
提问,激发起你对一切的好奇。所以,请带着疑问去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刷存在感而去学习,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在装点门面,而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解疑释惑。如此,你便有了主心骨,不会在那么多的付费学习中不知所措,不会因为有那么多精彩多课程需要学而焦虑,更不会在权威面前被动地接受他们的答案,去给自己死搬硬套。
请你明白,每个人的经历与经验都存在差异,无论面对什么言论,请多从不同角度多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首先是提给自己的,而不是为了显得聪明而故意设置的;这些问题大部分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但是也不要因此固步自封,不去求教,只是需要带着坦荡与真诚;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答的,或许需要随着生命的推进而慢慢清晰的,或许一生也不能得到答案,所以请记下你的疑问,请保存一颗探索的心,并且请保存耐心。
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请你的大脑时刻带上“提问”这件武器!
自问: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提问突然有了这样的认识?
自答:在阅读《Beyond feeling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时,渐渐明白所谓的critical thinking,并不是一定得尖锐地向对方提问,并且一定需要与对方意见相左,相反地,它是告诉你从不同角度出发,多问一下问题,如此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一个问题,经过这样的探索,最终即使你接受了对方的观点,那也是critical thinking。在阅读过程中,终于发现自己逻辑差,不会判断,看问题单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面对别人的观点,我从来不曾好好从其他角度去问问题。认识到这一点,我自己都觉得很震撼。再后来,在听李善友老师的《第一性原理》课程时,我发现,他的演讲就是一个由一个问题连城的逻辑,所以,问题把框架构建起来了,把逻辑说清楚了。此刻,我才彻底明白了提问的真正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