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我们期待的那些美德,就会在孩子的身上像种子那样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题记
2岁6个月的胖球小朋友最近扯坏了粑粑唯一能用的耳机,毫无疑问,换来的是一顿胖揍。
粑粑说:屁股打红了,嗷嗷哭,但是收效不错——当胖球再企图撕粑粑的书时,一句“你再动试试”就能威吓住。
作为一个“冷漠”的麻麻,我没有心疼胖球的这顿胖揍,却还是忍不住去想,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武力教育方式,今天真的还能适用吗?或者,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就像昨晚,胖球一个喷嚏从鼻眼喷出一枚枸杞,我们才知道他这一下午吭哧吭哧的原因——基于上次往鼻眼塞泡沫挨训的经验,这次小朋友选择了不再告诉我们“鼻鼻喘不过气来”,而是什么都不说,哪怕我们想帮他看看都不行。应该还是怕吧,教训惨痛,却更危险。我们忘了“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当“错误”发生时,如果孩子收到的信息是“指责和否定”,那他就会本能的“逃避和辩解”,而不是客观平静的面对和解决问题。成年人们清楚的知道,错误是最好的学习,如果我们最开始的教育方式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仅仅关注问题本身、寻找最好解决方法”的话,昨晚的“枸杞事件”会完美解决吗?我不假设,只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当我们再次面对错误,可以尝试接纳和疏导它,并教给孩子练习如何用正面的语言表达,我想,这才更关键。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正面管教”这个词,但一直懒得去深究。从胖球小朋友降生到长大的2年半时间里,我成功的扮演了一个矛盾综合体,不断在彻底放手和全面干预的两个极端举棋不定。我常反思自己的不称职,也就愈发想用更科学的方式去给这个弱小生命最极致的爱。毫无章法的在某阅读APP里搜索正面管教,《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排在第一页。正巧对我而言,“方法”比“理论”好用的多,所以庆幸,我可能发现了打开小朋友正确教育方式大门的钥匙。
- 01 -
什么是排在首位的正面管教工具呢?拥抱!“先拥抱、先链接,后面才能理智冷静的解决问题。”
我好像很少主动去抱抱我的小人儿,除了出门——大部分时候,小家伙仿佛吃定我一般要“妈妈抱着”,像个小猴子四爪并用的依附在我身上,换谁都没用。当然,球粑粑更不会主动抱抱。我们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爱,对那些所谓的坚持和原则,我们常以为强硬即是对的,但放松下来,就不是爱了吗?正如甄颖所写:强硬,只能改变行为;而爱,不仅能通过影响改变行为,还能够改变心。
诚然,父母是个逼迫我们成长的职业,无论有没有准备好。当我们觉得很多事情没准备好,无力又不可控时,请给孩子一个拥抱吧,给他、也给自己多一点温柔的爱。
- 02 -
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常抱怨在工作中,客户也好、病患也罢,无论对方怎样刁钻无聊都只能陪上笑脸,内心却无比抗拒,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让纯真的孩子也背负这些?回顾起来,我们“大人”有多少次逼迫孩子作出了和情绪相反的行为。
被伙伴抢了心爱的玩具,感觉难过,却被要求平静;
不明前因后果被妄加指责,不服气,却被要求道歉;
没有感激,却被要求说谢谢;
感到生气,却被要求理智……
这个时候,需要第二个正面管教工具:“共情”——当我们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当我们几乎无法理智的辨别孩子的感受,我们能否先放下自己的感受,而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先,你会发现自己可以理解、迅速并准确的辨认孩子的情绪;而当他“被理解”,“乖顺”真的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们的宝贝内心纯净的像一汪泉水,少一些杂质,就多一些澄澈,不是吗?
- 03 -
“父母是最近的榜样,孩子的行为是父母行为的影射。”
我突然想到了另外的一种传统惩罚方式:关禁闭,或者在西方,它被叫做time-out。貌似身边很多朋友偶然提起过这样的管教方法,孩子处于被动、被惩罚——他们有些人成功了,恐惧使孩子变的安静顺从;但有些反而更糟,从小错、生气变成委屈、愤怒、歇斯底里的大哭……
要知道,无论多大年龄,人们在生气、郁闷、失望……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正面管教提出了几个工具:积极暂停、选择轮或从问题中恢复的四个R等等,在我看来,都是告诉我们在情绪爆发之前,选择一个有效的出口,暂停也好更多选择也罢,使我们和孩子都能够主动、自主的抚平负面情绪,从生气慢慢变成冷静与平和,才是所有问题解决的基础吧。
【积极暂停——矛盾的当务之急是先让自己冷静。一个自己喜欢、舒服的地方,也是最适合冷静的地方。
选择轮——从生活中我们一直对孩子抓的很紧的事情上,试试看给孩子可行性选择的开始,慢慢地拓宽孩子的成长之路。对孩子说:你来决定。通过启发和信任,将事情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就会给我们回馈以惊喜。
从问题中恢复的四个R——承认、连接、和好、解决。告诉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大人也会犯错误,但错误和问题是学习的绝好机会。同时,也请提醒自己,每一个“看似孩子有错”的事情,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原因。】
- 04 -
我常在想,究竟多大的孩子可以养成“习惯”。
很多亲子育儿书里说,有些习惯应该是从降生就开始建立了,比如他们所提倡的不抱睡、不奶睡等等。但当你真的开始养育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新手妈妈都跟我有过相似的感觉吧,无论理论有多正确多动听,半夜里你的娃娃扯着嗓子大哭你却无助到濒临崩溃的时候,去他M的那些理论吧——这个时候,只要他能安静下来,什么方法都是好的。
所以,我并不否认“孩子需要并渴望明确的生活规律”,因为规律确实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帮助他们发展自律的性格。但我希望规律,可以从3岁以后逐步建立。那些3岁前懂得顺从“洗手-吃饭-洗手”或“洗刷-上床-讲故事-自己睡觉”的天使宝宝,对我来说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希望我的胖球从3岁起就好,能够听懂、理解我的要求,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然后,我们一起开始建立惯例。
- 05 -
还有一条深以为然:赞美像糖果,可以偶尔使用,可太多就容易上瘾;而鼓励,则能帮助孩子对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得到发展,培养自信而不是他信。
在这之前,我对胖球的口头禅是“好棒”,并没有觉得不妥。现在才意识到,好的父母,不是让孩子一直高兴的父母,那是取悦孩子。鼓励,是看到他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就,具体到实际发生的细节。事实上,这一认知和实践也着实令我惊喜。从前我们总是为胖球睡觉前的洗涮上大费周章,稍有不慎就哼哼唧唧甚至哭闹,所以从前几天开始,我换了一种方式:要洗涮前我会说,“小球球昨天自己主动去找奶奶洗的脚丫丫,变成大孩孩了,真好”,或者说“等爸爸回来,妈妈告诉爸爸这几天小球球都是主动洗脸脸的,没有哭也没有闹,咱们每天都有进步”等等。事实证明,胖球小朋友为了这个“每天进步”,竟然真的就不哭不闹的完成了洗脸-擦香香-洗脚丫的全流程,我抱着他软软的小身子感慨万千。曾有位教育学家说,“鼓励和表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孩子几乎所有不当行为的原因,都可以认为是缺乏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啊,受到鼓励越多的孩子,行为和性格才会越好越健康。
诚恳、客观、关注孩子本身是鼓励的基础及核心,深以为然。
- 06 -
放手吧,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
“自然结果”可以总结为两个词:闭嘴、放手。这两个行为,最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态度——所有这些的前提是,从内心深处给与孩子爱和信任。
有段时间,网传“有一种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是笑谈、也是悲哀。孩子真的没有辨别对错的能力吗,退一万步讲如果他真的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受到了“小惩罚”,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错误是学习最好的机会。孩子比我们有耐心、更宽容,他们会等待我们学习成长,然后,加倍回报给我们。
当然,“自然结果”不是忽视,不是不管。他更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内心力量,保持镇定,告诉孩子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允许他有自己的判断;并在他真的承担不舒服的结果时,给与理解和同情(而不是站在那说教:“看,早就说过你了吧”)。毕竟,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当他需要时回头,我们一直就在那里,温柔而坚定。
- 07 -
当然,对“正面管教”,我还算不上初窥门径,只其中,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友善、关心和尊重,是赢得孩子的根本。”
“不怕孩子哭闹,是让孩子少哭闹的心理基础。”
我相信,随着我的小男子汉慢慢长大,他会更喜欢得到尊重,在健康界限的安全感中,得到自由和权利。
我希望从现在起的任何时间里,我和我的家人都可以在平静的状态下,与胖球小朋友“面对问题本身”。如果他不同意,告诉他:“好,我明白。等你想听的时候咱们再谈。”——不强迫,情绪安全。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能量和气场”,他们相互传递、相互影响。而我们的每一次“正面言行”都在给身边的人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对孩子是、成人亦然。希望,这些“正能量”能变成一面镜子,在传递出去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无穷获益。
愿,每一个小苗儿,都能得到阳光最温暖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