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叙事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不觉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细细回顾这一学期工作的得与失,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加完善,下面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常规课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就不爱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呢?
我觉得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相处的,彼此在一起探索,研究。如在上《植物的生长变化》时,学生对种植植物很陌生,由陌生产生好奇。当了解了植物的种植过程与方法之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想实践,可是不知道找什么种子?那里有种子?
有个学生在课程进行中,举起手询问:“老师,那里有卖种子的?”“其他植物的种植方法与凤仙花种植的方法一样吗?
看到他们的想实践精神,我窃喜,这是孩子对生物产生了兴趣。借着这个东风,我说:“种子就在你的身边。你家里的食物,带子的,带核的,就是种子。如:豆类,瓜果类......”
孩子们一听恍然大悟,马上表示回家亲自栽种。但是大多数学生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很难随时观察植物的变化过程。于是让活动队组学生每人用可乐瓶自制种植瓶,用来种植凤仙花,并带到教室方便全班同学都能随时观察到凤仙花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当上科学课前走到各班教室学生们争先空后的说他们教室的凤仙花的变化。如:有的说,老师我们的凤仙花长出子叶了,我还发现子叶是圆形的没有叶脉而且比较厚。有的说,老师我们的凤仙花长出第一对真叶,真叶形状、叶缘和子叶不一样,它有叶脉。有的说,我的凤仙花根长这么长了像棉线一样。
这个学期在种植过程中让我震惊和佩服的是七班的薛瑞卓同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珍珍老师让我看薛瑞卓的日记。从刚开始种植时写的《在起跑点上就睡着了的种子》到《再次失望》《种下宝葫芦》《最后还是种了凤仙花》《终于探出了头的凤仙花》《长相奇特的花》最后的《捉蚯蚓与种牙齿》可以看出他身上具备的科学探索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好奇与热爱、怀疑与理性思考。为了把植物种好认真细致的观察、坚持不懈的努力。
结束了我们的《植物的生长变化》,紧接着迎来了《蚕一生的变化》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观察到蚕的生长变化,我为每个班以组为单位发放蚕卵。每次课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和我叙述着自己蚕宝宝的点滴变化。随着孩子们通过喂养蚕宝宝、观察蚕的生长,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在养蚕和种植凤仙花的日子里,不仅仅让孩子们了解动植物的成长变化,获得有益的经验的建构,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积极而充满爱的体验——孩子的执着让我们体味生命的存在;孩子们细心地照顾这些动植物生命,逐渐地变成了有责任心、有爱心让我们感受到强大的正能量,有着充满爱的环境,孩子将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记忆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能力。由于时间紧只在《磁铁》单元引导孩子们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
兴趣班
从课程的选择,在这两年开兴趣班的基础上,根据三年级孩子的接受能力,今年细化归类自己的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这学期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吸管牙签搭高塔”的课程中引用了STEM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接着画设计图,然后动手搭建。
同学们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慢慢地进入了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搭建,一座座高塔终于诞生了。
这项活动激起了各组学生的浓厚兴趣,大家各显神通,组内相互帮助,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设计。最后,学生在交流中汇报,在汇报中提升能力,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创造的快乐,感受STEM课程独特的魅力。
教研
课堂教学是教师安生立命之根本,只有扎实备课,实地教研,有效落实,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专业修养的提升,更是促进成长的催进剂。我们在教研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聆听别人的课堂教学环节、流程和细节的时,收获着经验和方法,收获着太多的真知灼见。
在研讨中,每位教师能够从细微处发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研中我们提出了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意技巧性,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预设。创设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课件的使用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研使我们收获到的是,只有接触了优秀的教育理念,揣摩了名师的课堂,才会发现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我们才会进步。默默的告诫自己,努力和加油是现在必须做好的。
专业成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我们年级在每周一中午例会一起共读:《教师的挑战》《正面管教》,每一次共读都带给我不同的收获,我明白了,接受教育的方式携手共进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相信他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除了年级共读外我们组还精读了《2017科学新课标解读》使我对课程的性质和设计思路、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以后的对于日后教学以及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
除了看书外我们也把网络资源运用于科学教学中,关注与科学有关的公众号和qq群,关注浙江小学科学网动态,随时和同学科的老师交流讨论,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每月仍然学习坚持浙江小科学网组织的《每月研修》《桂馨科学课》倾听一线老师的分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并将所学应用到具体教学中,看到学生学有所得,我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今后的努力方向:在教学上我们将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未来可期,我会一直走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勇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