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受这件事已经看不少人讲过,但是在最近二刷《芳华》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最后萧穗子说道,刘峰和何小萍两个人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待人也温和。
虽然《芳华》最后的旁白和整部剧中的旁白一样,有一种故作的关怀和高高在上,让人感觉怪异,但是却道出了那种残酷岁月赠与的智慧。
接受生来自带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力,接受时代背景的潮流趋势,接受那些凭你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才是你能做的最正确的努力。
就像这个圣诞节闹出来的那个禁止过圣诞节的新闻一样,看着就和小孩闹剧一样,你可以禁止他们过圣诞,但是你阻挡不了年轻人在各种“洋节”里的庆祝狂欢。
你可以控制小孩不然他们接触网游甚至任何电子产品,但是你无法避免人工智能正一点点深入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你可以一遍遍给ta们讲曾经生活的苦难,但是孩子们的痛苦已经是这样的:别人用的iPhone X自己只能用小米,喜欢的异性今天和别人聊那么开心,但是没跟我说话…
在电影那个背景下,多少人活成了一个单纯物种,只求能好好活下去,吃饱生存下去是大多数人生活的主要目标,而何小萍却闯进了那个一群“二代”的世外桃源,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改变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艰苦命运。
她是有被领导看上的天资,不远千里将她带到了部队文工团,但是她身上普通人的“穷酸气质”不是她想洗掉就能洗掉的。
1 希望
她和刘峰能无阻碍沟通,不是因为刘峰知道她的“身世”,也不是因为刘峰是活雷锋,而是因为他和刘峰是同类人。
初到文工团,刘峰就是何小萍努力的目标,他当时在那个团体里生活给了何小萍希望,让她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摆脱原来的生活,进入这个新的团体、开启新的人生轨道。
作为木工儿子的刘峰,他能被那个群体接受,是因为他扮演的角色是那个时代环境的需求,那个角色可以给团队带来荣誉,活雷锋是那个背景中社会上下都需要的角色。
2 他们很努力
因为他扮演的角色在社会潮流趋势中,所以刘峰能通过努力融入那个团体、能改变命运都只是表面上。这样的命运是属于那个人们用于寄托一种精神的,不是刘峰本人的命运,他的人生和这样的命运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
刘峰何小萍都是那个“二代”天堂中的异类,他俩试图通过融入文工团,摆脱那个社会和时代加在他们身上的烙印,希望在这里通过努力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肉体上的苦和累在ta们心里都不算什么,别人吃饺子ta们可以吃饺子皮,别人吃零食聊八卦ta们练功干活。
即便最后是别人享受舞台上的聚光灯和掌声,ta们在后台负责服化道,他们依然抱持希望,觉得自己可以沿着这条已经和原来不一样道路走下去。
但是不好意思,这条路不是你的,这样的生活不是你的,你们必须出去,彻底出去。
3 接受和努力
希望慢慢破灭的过程电影做了详细的讲述,而刘峰和何小萍接受现实的过程,在电影中没有做多少描绘,我不知道原著中是怎么处理的。但是电影的主题毕竟是《芳华》、是青春理想和爱情,那个时代背景有谁还谈的起理想和爱情?
对此观众心里可能有数,但是,ta们不一定想这个问题。他们想的是自己的青春理想和爱情,现在进到影院中的观众,他们不需要有像郝淑雯、萧穗子有那样的背景,他们也都有青春、理想和爱情。那些关于理想难实现、两情相悦难得、关于青春易逝的情绪点,总容易可以引起观众们的共鸣,泪点也产生了共鸣。
但是没人看到何小萍和刘峰一步一步退回ta们原来的阵营,ta们在现实压力中一点一点接受时代和身份对自己的设定,没有人在意这些。当然也更没多少人会在意,ta们最后为什么以及怎么就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Ta们看上去是这么的落魄,和文工团战友们一比,ta们在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都不值得一提。人们不会去想,ta们其实原来就应该是在那里那样生活,他们不过最终接受了时代背景、出身关系给他们的人物设定,平静的接受这个世界加诸于ta们身上的枷锁,然后带着这副枷锁依然在努力生活,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可以温暖待人。
没多少人愿意平静接受世界给予的枷锁,要去闯、去抗争,年轻气盛任谁都劝不住。就像永远不愿意接受前辈告知的经验一样,人们也不愿意接受命运既定这种说法的,ta们都会想何小萍跟刘峰一样,去碰壁、去流血流泪。
人们不会轻易接受,人们总是习惯先去试着抵抗一番,但大部分人最终都会回到自己原本的生命轨道范围内,最终找到有效努力的方向,收获生命的一段温柔时光。
最后,我当然不是要鼓吹努力无用。
今天就酱,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