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是如何避免成为“直升机式的父母”以及如何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在我看来,避免成为直升机式的父母和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需要做的两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尊重和相信。尊重孩子的情绪,好的或者坏的,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想法,然后相信孩子的能力。我们常常会以为想让孩子独立自主嘛,很简单啊,什么事儿都交给他自己做不就完了吗?那么事实真的就如此简单吗?其实不然,这其中可大有学问。
想要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一定是关键性因素,那么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父母是直升机式的父母呢?就是那些始终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随时随地准备俯冲下来,解救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永远做好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的准备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就是典型的过度养育,一对孩子过度保护,总担心孩子出事;二是对孩子过度帮助,总觉得孩子能力不足,三是总代替孩子做决定,总觉得孩子离了自己就会犯错。而过度养育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不自信,孩子的胆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以及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所以假如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首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过度养育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过度养育不仅仅出现在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的时候,哪怕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犯过度养育的错误。比如孩子在即将满一岁左右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看到任何视线所及范围内的东西都想摸一摸,咬一咬,研究研究,然而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个东西危险,那个东西太脏,这有什么好玩的,那个也太无聊了,然后自顾自的把孩子抱到我们自以为对她最安全最合适的地方去,其实正是我们这种过度保护的行为一次又一次阻碍着孩子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有利的链接。当然并不是说没有原则和底线的让孩子去探索,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就是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去自由的探索,所以堵不如疏,无论是孩子小时候还是大一点儿,他都是天生的探索家,我们不妨给她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任她自由探索。比如把那些易碎物品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比如骑平衡车的时候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等等,只有让孩子自己跨出去,她才能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很多事情,而不是永远需要依赖父母。
也许你要问,那我怎么知道我有没有过度养育呢?孩子会给你最好的答案。第一他是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来找你?哪怕是她已经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依赖你来替她解决,比如三岁的孩子还需要喂饭。第二她是不是很容易被困难打败,比如她玩游戏如果失败了,是会愿意再努力尝试一次,还是就像世界要毁灭了一样哭天喊地,拒绝再来?第三,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带孩子简直是心力交瘁,我们常常说孩子好带和不好带,其实好带的孩子就是省心省力嘛,不会时时刻刻缠着你,甚至还可以帮你分担很多事情,而你也不会永远担心他磕着碰着,不用担心他玩游戏方法不对,不用操心他又抓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你不过度揽责,也懂得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和空间,这样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乐的轻松自在。而不好带的孩子呢?就是要时时刻刻黏着父母,想玩什么先看看父母同不同意,想加入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还得父母去和别人沟通,总之无论他做什么一定要有父母在身边跟着才行,他几乎丧失了自主的权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带一个这样的孩子,怎么能不累呢?所以到底有没有过度养育,不妨先自我诊断一下。
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轻松的父母,不再过度养育,不再让自己过度焦虑,也还给孩子该有的自由和空间呢?其实方法很简单,给自己解绑。这话可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对于全职妈妈来说。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带孩子特别累的时候只想可以出去看看电影喝喝咖啡做做Spa,让自己好好放松放松,然而真的有人替自己带孩子,让自己有时间出去嗨的时候,刚出门又开始担心孩子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玩的时候有没有受伤……好像自从做了妈妈,就有了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牵挂。爱孩子关心孩子当然没有错,但是我们还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假如我们被孩子“绑架”了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活的完全没有自我,一切都围绕孩子转,那么看在孩子眼里,她也许会觉得为别人而活就是人生的常态。而当你把自己的人生也活的精彩,对孩子无形中就是一种最有力的教育,你活的精彩的样子,在孩子眼里一定很美。所以适度的给自己解绑,是避免过度养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何给自己解绑?第一不要被孩子的困难绑架,很多妈妈问我怎么引导糖妹拼拼图的,其实方法真的很简单,就是完完全全的相信她的能力,让她自己去努力尝试,哪怕错了也没关系,要不停的告诉她你的观察力那么棒,一定可以找到对的那一块的。我会先引导她去找拼图的某些规律,然后和她比赛找某一块拼图,比如我们现在要找找小猪佩奇的裙子,看看谁能先找到呢?很多时候孩子真的比我们厉害的多,当然她也不总是能赢,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鼓励她说,这一块确实有点儿难找到,妈妈也找了很长时间,你看你前几次都比妈妈先找到,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比妈妈快。好啦,这一块拼好了,咱们现在开始找下一块,看看乔治的恐龙先生在哪里呢?这样哪怕孩子面临失败和困难,她也不会觉得气馁,因为妈妈肯定了她的努力和成绩,并且也在不断的鼓励她做的更好,那么孩子一般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是会被激发出斗志,积极的去解决问题。所以遇到困难和问题是人生的必然,而如何勇敢的积极的解决问题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其实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人这一辈子也不可能不犯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不犯错,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面对错误,并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乔布斯有句话叫做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通常的解读应该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但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就是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快速试错中迅速的找到正确的道路,然后不断的成长起来的。当然这是对于做企业而言的,而对于我们育儿又何尝不是呢?孩子其实不正是在一次次的犯错中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怎样可以做的更好,怎样是行不通的吗?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就是我们给孩子最大的尊重。假如我们以我们过去人生的经验去指导孩子越过一个又一个雷区,避免一个又一个错误,那么孩子就永远无从得知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而这恰恰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剥夺了孩子自我认知的机会。所以不要代替孩子去选择那条所谓的通往成功的捷径,不要觉得走弯路是一种不幸,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不是吗?
当然允许孩子犯错的大前提是不能干违法犯罪的事儿,这个应该都懂,我不用多说了。
第二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绑架。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我们看到孩子有难过,沮丧,生气等等情绪低落的情况时,我们可能都习惯于赶紧用尽一切方法去安慰孩子,希望赶紧帮助他清除掉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学习滑板车摔倒了,妈妈赶紧说别哭别哭,我们买个棒棒糖去。比如孩子犯错了,妈妈批评了他,结果孩子大哭大闹,妈妈立马说好好好,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批评你。我们这种对孩子的情绪过度关注甚至代替他消化情绪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极为不利,因为孩子终究要学会自己处理情绪,而且他们也有自主消化各种情绪的权利。情绪是我们对外界变化的反应,提醒我们如何应对变化,帮助我们不断地成长。如果说父母过度的帮助孩子消化情绪,那么就会让孩子觉得他的负面情绪是可以用来和父母讨价还价,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现实世界发出的信号,更谈不上需要他去应对了。《魔法岁月》里也特别提到,人的情绪肯定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对各种情绪的感知和体验,他要知道怎么表达快乐,也要知道如何应对痛苦和难过。就像我们生而为人,必须面对的生离死别一样,这些都是人生常态,而假如我们因为害怕孩子伤心难过,就替他屏蔽掉这些负面情绪,那么也就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处理这些情绪的能力,对于他以后处理家庭关系,两性关系都是极为不利的,说白了,可以粗略的理解为我们要享受恋爱的快乐,但也要学会承受分手的痛苦,而不至于被离别,分手这些负面的情绪轻易击垮。学会独立消化处理各种情绪也是孩子实现独立的重要一步。
第三不要被孩子的人生绑架。当我们说父母和孩子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人生这些话的时候,可能会被有些人看做是自私自利。实际上,也确实没有父母可以完全独立于孩子之外,当我们有了孩子,就注定这一生多了一份牵绊,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必须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应该拥有的人生。假如你把孩子的人生当做你自己的,完全依附于孩子的所有一切,而放弃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社交自己的生活,甚至开始抱怨是孩子导致了你现在生活的乏味单一,造成了你的忙碌和焦虑。那么在孩子看来,她也会在无形中开始觉得成人的生活只有忙碌,焦虑,疲惫,孩子也许从内心就会开始拒绝长大,对成人世界的恐惧会让她们根本不愿意去学习如何独立生活,而只愿意待在父母的庇佑之下。所以当你把你的人生过得独立,过得精彩,那么孩子也就知道自己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该过怎样的生活。再多的说教,都不如以身作则。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的,哪怕做了妈妈,也依然要有自己对生活的那份热爱,这无关年龄,身份……
好的,谈完了父母的话题,我们接着来说一说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这个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帮助他一步步的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成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主要冲突,我们主要讲前三个,因为也比较符合我们群里大部分宝宝的月龄。第一阶段,从孩子出生到一岁半,主要冲突是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是1岁左右到3岁,主要冲突是自主对羞怯,第三阶段是3岁左右到6岁,主要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而第二和第三阶段与孩子的独立性直接相关。
之前也提到了在孩子1岁左右到三岁这个阶段,是她渴望不断探索的阶段,这个时候的父母只需要给孩子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任由孩子自由探索就可以。而对于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的,尤其是自主吃饭这一项,很多妈妈说我家宝宝都三岁了四岁了还要喂饭,我该怎么办啊?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在孩子大约八九个月开始萌发自主进食意愿的时候,父母怕脏怕乱怕孩子吃不饱等等原因而阻止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孩子自主吃饭这样一个黄金期。所以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也学会自律。
而3-6岁更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阶段,她们很有意愿想要自己完成事情,总是和你说我都长大了,我可以自己做了。比如糖妹最近的口头禅就是妈妈,我都三岁了,我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然后非常积极的想尝试很多很多她觉得她能做好的事情,但如果没有做好的话,她又会很有挫败感,非常着急的喊,我提不上裤子,我扣不好扣子等等,显得特别的急迫和懊恼。如果在这个阶段,你能合理的引导孩子,并且给她提供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她就会增强自信心,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新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对孩子做不好事情表现得很不耐烦,嫌弃他动作慢或者做的不好,那么就会打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不行,从而让孩子不再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孩子扣扣子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快扣好,其实她自己心里也很着急,如果这个时候她大喊我扣不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蹲下来,慢慢的仔细的示范给她看,并且说,宝宝别急,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妈妈小时候也常常扣不好扣子,因为扣扣子实在是有点儿难度的,后来妈妈就很耐心的学习怎么能扣好呢?你看,就像这样,像妈妈现在这样,是不是就能扣好了?看清楚了吗?咱们再来试一次好不好?要让孩子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轻松完成的,就连妈妈也一样会遇到困难,然后给孩子示范解决办法,接着再陪着孩子把事情完成一次,循序渐进的教会孩子做事要有耐心,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从而慢慢的让孩子自主完成这件事,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而错误的做法是,怒气冲冲的把孩子正在笨拙的扣扣子的手一把打开,然后说你怎么那么笨,连个扣子都不会扣,然后粗暴的替孩子扣好扣子就结束了。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孩子不断地否认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成为一个只能依附于父母的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开头我们就讲了,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除了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情绪,喜好和选择。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她们懂什么。其实不然,只有你做到尊重孩子,倾听她们的想法,尊重她们的喜好和选择,才能让孩子真正觉得自己有做主的权利,自己也有做主的能力,她才能不断地增强自信心,愿意自己去独自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并且积极的思考如何去解决。而一个习惯了父母替自己决定一切的孩子,也远远没有源动力去思考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
最后是Dr.魏特意提到的一点,也是我特别赞同并且一直和大家强调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能提高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的抗压能力,而这也对孩子日后独立自主的面对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多带着孩子在户外做做运动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吃再多的营养品,也不如每天多做一些户外运动更能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有关如何避免成为直升机式的父母以及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这个话题,我就分享这么多。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自己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特别独立自主的人,可能有的妈妈会觉得糖妈你能赚钱啊,还不够独立啊?当然经济独立是必须的,但我更多的想强调的是精神和生活上的独立自主,我从小到大都被我妈妈保护的太好了,除了学习以外我不需要做任何家务,我也基本没面临过什么大的失败或者挫折,最多也就失个恋,但恰恰就是失恋是最打击我的。从学习成绩就能明显看出来,我恋爱的时候可以考前三名,我失恋了只能考二十几名。以前觉得可能我就是比较恋爱脑吧,但是现在学了这么多东西我才发现我真的就是抗压能力太弱,一旦遇到挫折就觉得天塌下来,没有任何反击能力。而生活上基本上就是个植物人一样的存在,结婚前有我妈照顾,结婚后有我老公我婆婆照顾。我老公就说我是个屁事都不操心的人,天塌下来也是他顶着。说实话,我并不是不想操心,而是我习惯了从小到大依靠别人去安排生活里的一切,刚工作的时候咳嗽的整夜睡不着,我居然都不知道要去哪里看医生,做饭能力也仅限于在寝室煮泡面,独立生活技能基本为零。而现在有了孩子,自己不知道进步了多少,我觉得独当一面完全可以了吧。所以育儿育己,真的就是在有了孩子以后不断的学习中反思自己,也督促自己做的更好。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