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孩子问题,其实都是家庭的问题”。
——摘自:《陈默: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成几何级增长?》
作为一枚凡人,老实说,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从小看大。从一对父母的举止,气质,便能得知其孩子的“容貌”。如果孩子不具备反省能力,一对失败的父母是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的。毕竟,现实中,像《风雨哈佛路》里,父母皆为毒虫,孩子却靠着吃牙膏长大,最后走进哈佛大学的案例并不多。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现在,很多人已将这句话当成讽刺辱骂他人的“脏话”。但此话其实出自一种生物现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先天遗传,子代会表现出亲代的某些性状。因此,大约从出生那刻起,孩子就遗传了父母的某些特征。
我们的教育包括先天教育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娘胎教育属先天教育,家庭环境属后天教育。娘胎太狭窄,教育局限特别大,只能培养孩子的天赋。因此,一个孩子的成长主要依靠影响深远的后天教育。
后天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现问题,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将出现问题。读到这句话,很多家长可能要不负责任的为自己喊冤:“不,我承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够好,但主要问题还是在于糟糕的社会风气,学校的应试教育也该为此负责。”
没错!学校和社会确实该为孩子的成长担责,毕竟,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学风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才”。但“家风”,难道就不该担主要责任吗?很多家长责骂社会的不良之风,却一直忽视家风的重要性,让其刮起一阵又一阵“妖风”!
“妖风”一:父母一边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认真读书;
2016年10月,武汉晨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家长爱打麻将 没时间陪孩子给其报8个培优班”。新闻中的家长整天坐在麻将馆“逍遥”,还找别的家长帮忙去培优班接送孩子。2013年8月,重庆商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小孩写信投诉:妈妈打麻将不陪我,哪有这样当妈的”。报道中的小孩抱怨妈妈经常打麻将,不陪自己,因此写了封求助信,放在消防栓上。这件事后来在网上引起一阵舆论大波,很多人跟帖谴责信中的母亲;2016年11月,一则“妈妈打麻将,孩子在身边死亡竟浑然不知”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在作文《我的妈妈爱打麻将》里,小孩说:“我恨打麻将的妈妈,我也恨那些总是叫我妈妈去打麻将的人。我每年的生日愿望都是把麻将烧掉。”
生物遗传现象显示,让自家孩子变优秀的最大概率,就是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对于爱打麻将,整天贪玩好耍的家长,只想说,您都已经不学无术了,又何苦为难孩子,逼他优秀成才?从古至今,可少有人听说打麻将这“家风”,有助于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
“妖风”二:人前责骂孩子,人后又教育孩子应有尊严。
2006年6月,路透社报道了一则消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与肉体处罚相比,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更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中给他们造成心理问题”。这种“情感虐待”的影响和“性虐待”的影响是一样的。
在很多家庭中,特别是家中有客人的时候,如果孩子一旦做错了什么,家长们就喜欢在客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以显示自己为人父母的严格,维护自己的家长面子。“你不要脸,我还要脸。”曾是某些家长的口头禅。但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自尊心越来越强烈。因此,每年高考期间,很多孩子忍受不了手机被没收,高考落榜,迟到被拒之门外的挫败感,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后选择自杀。
在这个独生子女“横行”的时代,90后、00后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宁肯牺牲生命也不愿输掉尊严,这就是他们的“宣言”。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并不知晓他们的这一“个性”,一边在人前伤害孩子自尊,一边在人后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尊严。
“妖风”三:父母从不看书,却要孩子拿第一,考名校。
《2013~2014中国人阅读指南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77本,比日本、犹太人等都少得多。一直以来,咱们中国人的阅读量在全球都位列倒数,甚至不及泰国。“中国人不爱读书”也因此广为流传。“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某些国家的1/10”这问题也曾让我们的国家总理深思。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不爱看书?
其实,若追溯源头,还得问责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没有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有的家长自己懒得看书,对知识没有敬畏感,以为知识就是挣钱的工具,就是用来买房买车,用来攀比的。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当今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太有目的性和功利性了。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填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文学,音乐等专业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专业毕业后,难找工作,挣不了钱。在很多家长心里,读书不是为了让孩子体会“求知”乐趣,是为了让他/她通过读书,以后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他们宁肯让孩子在物质上富裕,也不肯让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方式。
“妖风”四:父母一边犯错,一边教育孩子不做错事;
世界很大,家长很多,各种各样。有的家长是博士硕士大学生;有的家长是农民、工人、路人甲;有的家长,是遭社会嫌弃的对象。比如,贪官、犯罪分子。这类人虽祸害人间,但本身也是为人父母。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一幕景:父亲/母亲戴着手铐,眼泪汪汪地望着从家里跑出来送别的儿子/女儿,苦口婆心地说道:“儿啊,爸妈对不起你,爸妈鬼迷心窍走错了路,你以后要好好生活,千万别像你爸妈一样,重蹈覆辙。”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什么很多为人父母的犯罪分子,总是在临进监狱时才想起自己的下一代,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造成不良影响?
一个不辨是非,没有法律意识,铤而走险干坏事的家长,注定给自己的下一代带去伤害,最严重的是教坏孩子,让其也学会干坏事,毁掉一生。
总之,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儿女。这个观点或许有些片面,因为有的家长虽不好,但其子女却非常懂事。但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多。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而跟着父母学坏是最容易的事。
父母是孩子心中为人处世的“参照物”,只有父母做好榜样,才能让家庭和睦,形成良好的“家风”。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促成良好的“乡风”、“社会风气”,我们的国民素质才能得以提升,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才会多几个“一个乡村走出21位博士”这样令人兴奋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