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酒,不如凌晨的豆浆……
标题是新晋网红店小田豆浆的品牌文案,最近出现在肇庆街头了,小小的店,满满的人,叽叽喳喳的嘈杂声,若遇上合适的时间,还会有驻唱的歌声,走进店里能感受到一股90后的生活气息。
在等上菜的时候,顺手查了一下这家店的发家史,一名90后潮汕小伙因一次回潮汕老家喝豆浆的灵感萌生了开一家与众不同豆浆店想法,头脑一热就搞起来了,还搞得不错,分店已经遍布省内多个城市。
创业者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创业者看到“生机”的同时,普通人却看到了“生鸡”,马上能吃的那种。
翻了几篇推文,都说这家店的卖点是开创了豆浆新的吃法——“传统潮汕豆浆+花式加料”,仅加料的种类就有13种之多。说它不仅改良了潮汕豆浆,还“打包”了潮汕的小吃美食,例如潮汕肠粉,普宁炸豆腐……菜单上确实看到了。
豆浆油炸鬼,算是经典的一个菜单。
这家店卖的油炸鬼被切成小块,和我们平常吃的不太一样,至于味道,因为没有点,所以也不能发表什么意见。
我点了一份原味的豆浆和一份普宁豆腐,算是进店必点的种类。豆浆能嗅到一股豆青味,但不浓烈,甜度适中,口感一般。而旁边的两位女生则点了加料的豆浆,一边喝一边吐槽太甜,没有豆味,加进去的料盖过了豆浆的味道。至于普宁豆腐,酱汁感觉是加了葱的盐水,就一股咸咸的味道,豆腐还行,外脆内软,但对比之下,我会更喜欢Rbt的炸豆腐。
老实说,食物不咋地!我想这家店能让人排队等位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豆浆,而是因为这家店的品牌营销,简单说就是网红店尝新感带来了一波小狂热。
再查看了几篇文章,发现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小田豆浆的创始人不叫小田,小田是创始人的女朋友,豆浆是创始人最喜爱的食物。
每天早上和喜欢的人一起喝着热腾腾的豆浆,一个浪漫温馨的场面就浮现在脑海了。
故事的神奇之处就是能赋予力量,唤醒人类内心渴望美好的天性。
对于这个故事,真假不必深究,毕竟故事发生在人身上,人能说故事,也能造故事。
但故事对制造应用场景却有很大作用,产品有与之匹配的应用场景,不仅会是扩大销量的好方法,还是提升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
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这家店成为网红,还需要在细节上下点功夫。例如墙面的粉刷,和连续播放的抖音神曲,确实能引起时下年轻人的共鸣。再加上留置的3平米驻唱空间,让顾客多了一份期待。但假如从经济角度看,像这种快销类的餐饮店,价格不高,店面狭窄,餐桌量少,顾客用餐后闲聊听歌,停留时间过长,阻碍销量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成本负担吧,毕竟喝完一大碗豆浆,也不会再多点一碗了!
店里还有一个小心思,我想这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大卖点。豆浆碗的碗底写着各种各样的鸡汤文,要喝完才能看到,总有一句能戳中某刻的你,这是发朋友圈的资本啊……当然我也拍了一张!
写着写着,文没写完,豆浆也没喝完,但能看到碗底的鸡汤,可惜没戳到我,看来老板要再换一批碗了,鸡汤不够毒。
看了看碗底,再看看周围的小姐姐小哥哥,真怀疑自己是来吃的吗?怎么吃着吃着就研究起人家的营销套路了呢?
不过我认为,餐饮店毕竟是餐饮店,食物与味道才是核心竞争力,味道不够,服务搭救。但在这家店,食物没有让我恋恋不忘,服务也没有做到位,那下次再来的理由会是什么呢?经营的持久力又会有多大呢?
豆浆油炸鬼,是广东人儿时早餐的传统。的确,创新是无止境的,但传统定义了创新的底线。希望豆浆这样传统的食物,在吃法上的创新能平衡好传统的味蕾。
最近看的一本书叫《变量》,书中所言,中国的城市正在爆发一场“颜值革命”,说的就是这种网红店,会引发各种小而美的创新,老城、旧城更能在这场“颜值革命”中获益,真希望能成为更多美好创新的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