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篇
一、解释
对业务/运营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数据解释产品或功能的核心指标的走势与背后的原因,往往还得细化到多个维度。基于这些解释进行总结或提前预警,保证产品与功能正常运营。
二、验证
对新推出的产品或功能,通过简单的时间/地理/渠道维度的对比或AB Testing,剔除各种噪音,最大化逼近真相,并验证其效果或影响。
三、探索
通过研究内外部数据,验证与探索用户需求与痛点,提供业务/运营上的机会点。
四、传播
基于内外部数据,制作有见地有传播性的图文文章,便于在不同渠道进行传播。
产品篇
一、数据产品界定
以数据为主的自动化产出的产品形态,其中自动化产出用以区分数据研究咨询公司直接输出的数据报表。
从用户群体区分,可以分为三类:
1、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产品,如自建BI和推荐系统;
2、针对所有企业推出的商业型数据产品,如Google Analytics和GrowingIO;
3、用户均可使用的Google Trends和淘宝指数等;
二、数据产品需求
实时监控业务/运营数据,抓住问题与增长机会点,持续优化产品或功能效果。
三、数据产品设计
1、面向的用户和场景
(1)不同用户有不同的价值,从数据产生的价值来看,高层的正确决策可以省下无数成本。
(2)不同层级用户关心的数据粒度不一样,需要不断提供下一个颗粒度的分析以及可细化到最细粒度的入口,数据分析本质就是不断细分与追查变化。
(3)不同类型的用户使用数据的场景不一样,需要围绕这些场景做设计。如业务部门的同事,外勤期间需要移动化和自动化数据。
2、产品价值
(1)先判断核心需求,用Demand/Want/Need方法,用户要可乐(Demand),如果没有可乐满足用户,但其实他只是要解渴(Wand),需要的只是一杯喝的(Need)。
(2)后判断需求价值,用PST方法,x轴-用户痛苦程度,y轴-同样痛苦的用户量,z轴-用户愿意承担的成本,三者相乘的结果才是这个需求的价值。
3、分析思路
区别于普通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需明确以下原则:
(1)数据产品设计理念,应从总览到细分,并且不断对比;
(2)总览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让用户了解当前发生问题的大概方向;
(3)细分应提供足够丰富的维度,且落实可行与业务密切相关;
(4)数据本身没有意义,数据的对比才有意义,数据产品的核心是把这种对比凸显出来;
4、数据准备
基于分析思路,确认数据的完备性,从采集、清洗到聚合,其中采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无数据埋点,埋点方式出错或埋点数据受特定因素污染。
5、组合展现
常见的数据产品形态有,着重于数据呈现的邮件报表类、可视化报表类、预警预测类、决策分析类;着重于算法的用户标签、匹配规则等。对于可视化报表:
(1)指标设计
明确什么类型的产品适用什么样的指标,如电商核心指标包括订单转化率、订单数、订单金额等,设计时需注意:
a. 逐层拆分,不重不漏,即MECE原则;
b. 确保指标能明确表达含义,为上层的分析思路提供依据;
c. 明确指标定义,统计口径和维度;
(2)指标呈现
a. 同时着重展示指标不超过7个,5个比较合适;
b. 在设计指标的展现时,明确指标之间的主次关系;
c. 为合适的指标选择合适的形式,趋势-曲线图,占比-堆积图,完成率-柱状图,完成率对比-条形图,多个指标交叉-散点图
四、数据产品输出
1、数据前台利用(展示和算法)
(1)前台数据展示,主要通过数据结果影响用户的判断与理解,如墨迹天气建议今天穿衣;
(2)前台列表排序遵循的算法或逻辑,影响用户行为,如淘宝的排序算法;
(3)个性化推荐系统,提升产品价值,如亚马逊的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2、数据后台利用(表格、可视化、预警等)
(1)数据表格,相关部门关心的数据,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
(2)可视化,相关部门希望看到的数据,能清晰理解数据,并进一步做判断;
(3)数据预警,提醒相关部门看的数据,需要关注的指标需设定警报,用于提醒关注;
3、数据外部引用于对外输出
(1)第三方数据工具,来自于别人的数据,如百度统计、淘宝指数等,需消化并融入自己的系统;
(2)数据对外输出,提供给别人的数据,输出数据给外部合作对象进行查看和引用;
(3)对账,对比别人和自己的数据,防止对方的作弊或错误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以上内容均摘自知乎:数据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