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写【清单】,是因为她将是我贯穿整个2017年的的行动主题。在16年的时候,开始了写手帐的习惯,从最初的零星记录到把手账当成每天生活的一种仪式来做,留下的是文字,而经历的是思考。
刚开始写手账的时候,记录的更多的是情绪和今天发生的事情,后来慢慢过渡到日程安排和计划,从提前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到提前安排每周,以致于详尽的安排每月计划,逐渐将计划的长度拉伸到以年为单位的时候,发现生活工作逐渐进入到自己的掌控中,而在这一切逐渐深入时,我发现清单这个工具屡屡出现在我做日程安排的过程中,并且成为了必要工具。
《Bucket List》是少数以清单命名的电影中知名度相对比较高的,也许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喜欢在于对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对人生意义真正的追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个用清单点燃生命希望的好故事。清单这一工具不仅实在电影中帮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的Edward和Cater找到了面对时间的勇气,更会在现实中帮助自己找到对生活和自我的把控感。
制定清单的过程就是梳理思想的过程
不管是在制定目标清单,日程安排清单,物品清单,整理清单,采购清单还是个人成长清单,在制定的过程中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在纸上写出最终的结果,而是决定在清单上写什么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会随着对于清单作用的依赖而逐渐加强。
比如:如果只是列一个第二天准备食物的采购清单,那么,只需要知道明天想吃什么就够了。但是,如果是列一个下周的备餐表,也许你需要的是,一家人下周计划在家吃饭的大致时间安排;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需求,再加上几个人不同的偏好口味,还有自己擅长的菜品和
预计学习的菜品等等。所以,看到吧,只是简单准备饭,从一天到一周就会加进来如此多的考量因素,更何况是目标清单,成长清单,学习清单等这种更需要清晰规划和持续积累的领域呢。
而随着清单一列列的被写满,头脑也会一步步的变得更加清晰,更加专注,而这将带来自我成长中最终要的情绪稳定剂——自我把控感。
独处和自我沟通
所谓的独处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实现了,并未因为自己身处周围都是人的一线城市,或是很难找到可以自己一个人呆着的地方;而是因为这个时代我们眼里,耳朵里充斥的是无尽的信息,资讯。
手机微信中让人忍不住去点开的小红点,铃声一响就去接电话的冲动,任何时候都要用手机把时间填满的冲动已经不再让我们有独处的欲望了,于是随着潮水顺势而流成为了大多数人无可奈何或者是不知不觉的结果。
但是,如果你不想接受环境的同化且长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有所期冀,不妨交清单这个朋友。在思索如何列清单的时候,其实就是自己在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在执行清单的过程中,是自己对自己承诺的一种履行;而在检视清单的环节,就是对自己行动的反思和总结。透过这一步步自己和自己的相处与调整,最终的方向,会是自己想要的状态。
清单是效率的保证
公众号的文章太赞了,觉得吸收到好多知识和能量!逻辑思维太牛了,一个订阅就几千万的进账!明天晚上,有大牛的直播,一定不能错过!《比利.林恩》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的大作,必看!
亲爱的,我们真的无法用有限的生命去填补无限的好奇!是的,所有的这一切,都很棒!只是,你的时间有限,而时间——这个公平而平和的朋友从来不会对我们大喊大叫的提醒,只会默默带我们该去的地方!
当然,如果确定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分别列在清单上,逐一实现。所谓效率,是时间来衡量的目标和结果的统一效果。而清单是保证我们在跟目标一致的方向上航行,当我们的情绪,方向偏离航向的时候,它会帮助我们一一纠正,直至我们恢复到正常航路上来。
今天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