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一篇软文刷屏了,《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后续的纷纷扰扰很多,有人从股份清算优先权的维度讨论15亿这个数字是不是太过夸张,也有大神直批他贩卖焦虑制造恐慌。对我而言,胡玮炜到底是拿了15亿还是15块,都改变不了我每天早上在寒风里刷开摩拜赶去上班的急促,而大神的开导,其实也并解不开每晚临睡萦绕在我枕边的焦灼。
我的焦虑,不是源自于胡玮炜。胡玮炜无论最后拿了多少钱,她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其实已经把她推到了另一个境地。在这段经历里,她增长的见识,她积累的资源,都不是我们这些打工族可以接触到的。如果说life is a competition of experience,那她的确已经稳稳得赢过了大多数同龄人。
可作为被抛弃的同龄人中的一员,我每一天的生活还是一样的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各自空间里延展的花朵,如果我不会因为这世上有人的花朵提前凋零而沾沾自喜,那我也同样不必因为有人的花朵怒放而自怨自艾。
我的焦虑来自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越来越快的变化。
现实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还有它的角色关系,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限制着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见识。就像如果你身在大企业,做着机遇这个大生态的具体事务,有着固定的打法的办事方式,那很有可能你辛辛苦苦努力几年,会发现自己一旦离开这家公司,会立即变得一文不值。借梁宁的说法,我们都这个角色化的壳里的寄居蟹。这个壳是保护,也是局限。
更让人焦虑的是,这个壳也未必是稳定的。而且你并不是没有在学习哦,但你学习的新东西,也正在飞快得变成旧玩意儿。修钢笔的老匠人也许有数十年去感受一个行业的衰落,可按照现在的速度,行业的更替也许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用我所处的营销行业做比方,短短几个月,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做不错的设计,可以写像模像样的文章,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可以统计分析好数据,梳理好市场,可以做品牌定位,可以策划方案,可以替换掉一整个市场部。
我们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也许正在被迫和人工智能竞赛。也许只是稍微埋头努力的时间长了一点,没有四处张望,或者来不及切换跑道,当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被替代,我们就也被替代了。
很多人一直在努力,价值却从他身上慢慢流失。我怕我也是这样,却还不自知。
我怕即使我很努力,却因为见识,因为判断,因为信息的缺失,失去市场竞争力。
偏偏这份焦虑,对于现实情况的改善,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每天都很努力得忙碌,每天也都带着迷茫,每天都在学习,可也每天都在“被同龄人抛弃”。
而焦虑,就是这么真实得存在着,驱赶着我去过新的庸庸碌碌的一天。
————————————————————————————————————————————
顺便说一句,也许是被打得太准太狠了,便觉得这焦虑不该成为被消费和利用的“痛点”。
做为一个营销人,寻找营销痛点时,有一个快很准的手法,就是寻找到大家的恐惧点。当引发你对雾霾的恐惧,空气净化器就好卖了,当引发你对细菌的恐惧,洗手液就好卖了,当引发你对恐惧的想象(也就是焦虑),转发和点击就好办了。这一次,“同龄人”下手未免狠了一些。有心或者无意,“同龄人”把这个点扯得老大,连皮带骨让人痛,赚了一波分享点击。紧接着大神清风拂面细语安抚,让你在标配的床上睡出自己的身形,又是一波点赞力推。
你来我往一套拳法打完,拳拳都打在看客身上。
呜呼哀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