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大一放暑假了,想要锻练自己,托我帮他找份暑期工作,于是我就帮他联系了我的一位朋友,让朋友带着他去重庆做社会调查。儿子欣然同意了。
临行前所有的准备工作我们不插手,全让他自己去做,他也不喜欢我们去干预。
可没想到的是去到重庆的第三天,问题来了 。儿子在微信中跟我说,在一个村子做调查,因为没有带任何证件被人当成是传销骗子,还被扣押了半天。他要我赶紧把他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给他寄过去。我这才知道,这么重要的东西他居然忘了带了。
我跟儿子发微信说:“证件只是一个身份证明,如何打动别人要靠自己的言行。你试试没有任何的身份证明如何在世间行走,这也是一种体验啊。”
我接着说:“身份只是一个标签,言行才是真实的你。靠你的一言一行去赢得别人的尊重,那才是真正的受人尊重。”
儿子回复到:“这话说得真好!”
看来,他是认同了我的观点。随后,我取消了火车票订单。
儿子的事情让我想到了身份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首先,我来谈谈身份的证明有哪些?我将其分为五种 。
第一种是自然人身份的证明。比如公民身份证,这是每个人作为一国公民必须具有的。
第二种是经历的身份证明。你只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去完成,相关单位就会给你出具证明。比如学习经历的证明(毕业证书)、从军生涯的证明(退役军人证书)等。
第三种是能力的身份证明。这种身份证明需要靠自己主动去取得并经相关机构确认,是谋生的敲门砖。比如执业医师证、会计证、律师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等等。
第四种是职业身份、职务身份的证明。这种身份需要得到有关单位的确认或任命。如公务员身份、某某单位的负责人、某某公司的经理。
第五种是社会关系的身份证明。其中,重要的社会关系需要取得相关机构的确认或者证明,如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其他社会关系无需证明,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
以上五种身份的证明构成了一个人在世间的存在。如果失去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如果失去了第一种身份的证明,在办理诸多的事情时会遇到麻烦问题,尤其是出差和旅行;如果失去了第二种第三种身份的证明,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会遇到麻烦问题;如果失去了第四种身份的证明,职业生涯会受到新的挑战;如果失去了第五种身份的证明,那就是失去了和他人的连接。
第一第二第三种身份的证明失去了只是带来暂时的不方便,一经申请可以补办。第四种身份的证明失去了还可以通过努力再次获得。第五种身份的证明失去了有的能恢复,有的不能恢复。
失去,有被动的失去和主动的舍弃。
被动的失去包含三种情形,一是因保管不当而失去,比如丢失第一、第二、第三种身份证明;二是被他人或组织剥夺而失去,比如失去第四种身份证明;三是因为因缘的改变而被动失去,比如因亲人的死亡而失去血亲关系,因三观不合而解除婚姻关系。
我所说的主动的舍弃主要是针对第四、第五种身份。这些身份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然也是束缚一个人心灵自由的囚笼。
身份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身份是束缚一个人心灵自由的囚笼呢?
一个人的身份是社会赋予他的角色定位,每一个角色对应一种责任和使命。当一个角色的定位和一个人的内在需求相一致,那么这个角色就会被演绎得比较完美。相反,如果出现不一致情形,这个角色就成了制约心灵自由的囚笼。
所有的身份证明都只是一种标签而已,总会随着因缘的改变而改变,没有永恒不变的实质性存在,不要执着,随顺就好。
不管是被动失去,还是主动舍弃,假若所有的身份真的都失去了,只剩下本来的自己,该怎么办?
身份是标签,是化身,是道具,是可以不断更换的。而内在的那个本来的自己是演员,他会根据剧情的需要挑选合适的道具。他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戏,且明白是在演什么戏,但他不会迷失其中。因此,他在演戏的同时也在做自己,他将二者合二为一。
当内心和身份不再分割,趋向一个完整的统一,即是达到了生命本来的自然的状态,也是自由和谐的状态。那时候,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内心真实的呈现,朴实无华,不再需要那些所谓的身份来作装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