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无事在阳台与朋友喝茶。一向安静的楼下店铺,今天有些热闹,一帮人在聚餐,男男女女七八位,年纪二十上下。
刚开始没留意,随着声音越来越大,持续有个“我告诉你……”的声音愈来愈大声的传来。直觉这是一个很自我的声音,加以酒精的刺激,结局一般不会好。
果然,随之一盏茶的功夫,另一个“我告诉你……”的反对声音出现,接着争吵、威胁、劝解……。可怜了店铺夫妇,好酒好菜把人变成动物,浪费了时间,辜负了美意。
以自我为中心,好似一个自小养成的惯性,以致于太多时候,“我”是关注的焦点,忽略了客观现实,成为笑柄。
有个词叫“格局”,百科解释为“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又称“格是人格,局是胸怀”。
如果回看历史事件,格局的更准确定义应是关注焦点。关注天下的朱元璋与关注裹腹的一般乞丐,格局能一样吗?
回放上面的饭局,如果一直高声“我告诉你……”的人,转而高声“感恩主人的付出……友人的相伴……”,结局至少不会为场面减分吧。
除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大势之间,同样很难转换焦点。
关于人与物,朋友讲了一个他的乐事:十几岁时与同学去乡下亲戚家玩,傍晚时,想帮亲戚把牛赶入牛栏。朋友在前面拉牛,同学在后面推牛,僵持好久,结果牛一动不动。亲戚看见后,过去把一根手指放进牛的嘴里,一边向牛栏移动,轻松把牛引入牛栏。
耳熟能详的借势、顺势,大多讲得势为我所用。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当自身的技能无法借势、顺应时代时,不是继续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才能为我所用?而是问自己,在这个大势中,我去做什么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