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全书,我才彻彻底底明白了题目背后的意义。
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也很朴素。而这些文字深沉的力量就在于人物塑造和描写:让读者自己去窥探那些生活以及不同的人物内心,尤其描写进退两难的部分,把主人公置于风口浪尖,缓缓地讲述着中国旧时代贫苦村庄农民为生存求奋斗的故事。
《活着》讲述了福贵和他自己命运的友情,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它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样福贵讲述时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自己的感受,没有第三人的看法,也就不会是读者眼中苦难中求生存的福贵了。他有自己的幸福和欢乐,有自己的体验,我们只能去感受。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二喜他的外孙苦根,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少年时代的纨绔子弟不懂事世艰难;经历人生变故后浪子回头的福贵开始懂得活着的不容易;而立之年后的福贵灾难始终不离其左右,命运残忍将完美的生活撕裂的四分五裂,厄运接踵而至,而主人公向我们展示了他博大的胸怀,在那些灾难的岁月里,所有的灾难都被福贵温情而默默的化解在他那如大地宽广的胸怀里。此时,他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民形象,而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本身的象征,无论多么大的灾难都无法将其摧毁,这就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福贵的故事,他几十年的人生,一幕幕都清晰地记得。也乐意向别人讲述,这很难得。这人完全看的开了,行至迟暮也就把道理都参透了。故事的社会背景,贯穿中国极为丰富的几十年,数次大起大落也符合着富贵的一生。他所有的幸运似乎都会被不幸埋葬。简直要跟他一起喜,一起悲,一起痛,像是完全进入他的生活,却又能旁观看着他几十年风雨走到今天。那种切入体肤的无能为力,要把我折磨疯掉,心里感叹的全部都是:“所有的苦,怎么就都落他一人身上了?”只是在那个年代的挣扎,一切一切的灾难和打击,到头来只是做了无用功。
但其中也不乏有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正如患了软骨病的家珍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一点点救命的米,自己家还远远不够。可是,当队长来哀求时仍然分给了队长一点。这些都展示了福贵在极度困境中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也寄托了作者对小人物活着境界的审美理想。渺小卑微的形象由此也发射出光彩照人的一面,变得高大起来。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给阅读者的:人在为活着本身而好好活着的同时,首先要努力做个真诚、善良、有爱心的人。
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有很多:其中“进入垂暮”这四个字很令我动容。田野里,两个黝黑的背影越走越远,也真切地,浮现在我眼前了。在那样动乱的年代,生活只有一个“苦”字,命运没有善待福贵,有庆也不会再回来。被月光洒满的这条路会出现光亮吗?会有尽头吗?
小说的最后黄昏已至,黑夜来临。两个福贵也逐渐模糊,乡村终于归于平静。
就这样活着,认命甘于寂寞。
也许这就是活着。